產科手術室特別擁擠。
急診科,新生兒科和婦產科三科醫生都圍在了一起。
一個小小的房子里,站了足足十多個人。
林熙冬穿戴好手術服進來的時候,并沒有驚動任何人。
所有人都只關注著手術臺上的患者。
病危的患者。
這是個剛從其他醫院收入的產婦,妊娠40周,說是計劃做剖腹,只是一到婦產科就突然失去心跳呼吸,大羊他們中途做了一次cr,產婦已經緩過來,但是因為并不知道這位產婦突然脈搏驟停的原因,婦產科的人緊急叫了急救內科外科的醫生前來會診。
只是羊永琴沒有看到急救團隊中有林熙冬。
而她多年的臨床經驗判斷,這突然出現的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在之前體征都極為正常的情況下,并不是一個好灶頭,所以擅自決定來找林熙冬。
很巧,等她跟著林熙冬進到手術室的時候,產婦再次出現呼吸心臟暫停的問題。
“還是測不到脈搏。”麻醉師再次確認產婦情況,“cr超過1分鐘了。”
在孕婦呼吸心跳挺停止情況下,他們第一選擇的是救產婦而不是孩子,也就是產婦的心肺復蘇急救。
為什么說是救孕婦呢
因為心肺復蘇不可能給到胎兒供應足夠的氧氣,它只能盡可能讓患者有機會恢復自主呼吸。
但從胎兒的角度來講,心肺復蘇是越快結束越好,因為這些氧氣甚至都不夠產婦。
“最后3分鐘,如果不行,就剖腹。”開口的是婦產科的副主任,穿戴者無菌服,口罩和眼鏡,看不起表情,但聲音很沉穩。
即便在這樣的場景下,她依舊能堅定下決斷,不慌不亂向后問“新生兒科到了么”
“在。”一旁一個兒科醫生點頭。
“ok,隨時準備接受嬰兒搶救。”
“好。”
與此同時,患者的下腹部,助理護士已經開始進行消毒鋪巾。
她們必須與時間賽跑。
這才能讓主刀醫生盡快進行剖腹產。
其實,這位婦產科副主任是一位冷靜思考的專家,同樣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從此時情況來說,行剖腹產很有可能提高母體存活率,因為當取出胎兒的時候,能夠同時會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讓患者回心血量,有新的希望存活下來。
當然,希望都伴隨著風險。
因為剖腹產本身就可能伴有各中大出血的情況,同時因為在剖腹產,無法進行心肺復蘇,患者若一直處于無氧狀態,也可能成為壓死她最后的一根稻草。
只是,她同樣不能立馬就選擇剖腹產,只為救下孩子。
但作為主刀醫生必須下判斷,賭一賭機會,因為這位醫生知道當產婦猝死超過四分鐘后,那就是兩條命。
床邊,管杰和李越正在配合在做心肺復蘇。
孕婦的心肺復蘇比較特別,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跪著用大腿抵住患者的背部,穩定盆骨,另一個則是專業而有力的節奏復蘇。1
性別女
年齡33歲
檢測指標臍動脈血氣h515胎兒
檢測結果室間隔缺損,心血管右向左分流艾森曼格氏綜合征,妊娠40周
治愈要求中級治療師6
能量值124030100
“我是林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