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
畢竟還是暑期,外頭知了一直叫不停,熾熱的陽光也攔不住醫院門口的人流。
悶熱,燥熱,這就是越州的夏日。
當然,在醫院辦公室里,還是涼快得很。
“林醫生,手術室已經準備好了,揚老師也已經在手術室路上。”袁元比一年之前臉瘦了不少,只是額頭的痘痘還在,嘴邊那個小酒窩同樣依舊,說話的時候顯得特別親和。
她已經從實習生成為急診的住院醫,屬于林熙冬急診小組的一員。
“好,我馬上去。”林熙冬把她之前做的中樞神經修復手術資料整理好,就站起身前往手術室。
今天,她將同揚老師共同合作一場自體肝移植手術,也是她成為越醫急診住院總的第一臺手術。
為什么是住院總呢
因為她還只是在讀博士。
6月中的時候。
從幽州回來的林熙冬,第一件事就是給帶著干細胞而來的施耐德夫人做實驗性中樞神經修復手術。
手術也是算順利完成,大約一星期后施耐德夫人的腳有了一些反應,但是整個身體還是需要進行更為專業的康復治療,不過,地球另一邊的杰里克教授,同樣做了這個實驗室手術,卻沒有成功。
也因此,林熙冬和杰里克兩個忘年交正在共同準備關于中樞神經修復的新篇章,探討其中的奧秘。
至于回來的卓峰老師,憑借著出色的腦力,在斗地主上贏了特意趕回來的王德明不少錢,看起來依舊生龍活虎,等林熙冬給他做了檢查后,確定他的狀況確實還能穩定幾年,最后還是回去他的卓越醫院,他選擇在那里退休養老。
第二件事自然便是林熙冬完成畢業答辯,順利結束畢業典禮,因為少了對卓老師的擔心,林熙冬第一次特別大氣使用了科研實驗室,將原先僅僅思考出大致方向的液體復蘇理論綜述,花了3萬多的能量值將它完善,并作為她的畢業答辯論文。
林熙冬的這場特殊畢業考試答辯,是在越州大學報告廳低調中結束,這場從上午8點開始到晚上18點的考試完成后,最后在由揚琴、王德明等多位涉及普外、骨科、介入等醫學領域專家組成的畢業評審委員會推薦與見證下,讓林熙冬成為越州,甚至九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資格證和執業證多證合一的特殊醫學生。
不過,最后經過各個委員會的討論林熙冬拿到的還是臨床研究生的書,如果需要成為急診領域的博士學習,除了要有更長的臨床時間驗證,也需要有更多更高影響因子的sci做背書。
為此揚琴在答辯結束后還專門問林熙冬,后不后悔把綜述發在他們九州急診,林熙冬自然是沒一點后悔。
當然,揚琴此次來越州,除了加入這次答辯委員會,也帶來了一個高齡肝癌患者。
刷手,穿手術服,站到主刀位上,林熙冬再次回到越醫的手術室,最大的感觸就是“咦,我們手術室格局變動了”
她去幽急診做手術的時候,就發現那邊的手術室各個位置擺放,甚至影像畫面角度,都與系統的手術模擬室特別像,那時候她就在感慨那種熟悉度很舒服。
羅鵬是今天的二助,他站在揚琴老師旁邊,整個水滴臉都是漲紅的緊張心態,還沒意識到林熙冬在問他。
倒是全心全意開啟學習模式的沈凱已經成長為能夠高效溝通的醫生“幽急診肖敏生老師的手術室專利,包括這個床也是根據專利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