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牛文光的慶幸比他想象的來得短。
可能對于大多數主治醫生而言,只是手術成功,還沒有足夠的預后數據,這樣的術氏他們不會那么快下決定給到患者建議,畢竟這樣的手術風險還屬于未知。
而在手術結束后的第十五天,患者老溫轉到普通病房,越醫官網才同步更新醫院第一例自體肝移植手術。
“越醫首例由越州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林熙冬醫生、幽州急診中心院長揚琴教、越州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陳忠杰聯手完成”
越醫宣教科是考慮到并不準備那么快展開這類手術,所以沒有特意邀請媒體報道。
作為越醫知名的三甲醫院,當地媒體確實沒有收到邀請報道,但是網絡搬運工可不會因為沒人邀請而失了熱鬧。
越州第一論壇,隨著自媒體的發展,這兒倒是沒以往那么熱鬧,但是同時作為越州的求醫渠道,每天在絕望中掙扎的患者或家屬,還是會抱著希望來汲取一些信息。
越州首例自體肝移植展開,主刀醫生竟然是
“這標題,有天賦了。”
“有誰告訴我,這個自體肝移植是什么技術我看上面寫著肝癌晚期。”
“揚教授在越醫她會掛號嗎”
“這林熙冬的名字寫在揚琴老師之前,意味著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就是把自己的肝從身體切出來,割開去掉病灶,然后縫起來再裝回去。”
“我父親等著三年了,真等不到是不是可以做這個自體肝移植是不是還有希望”
“老技術了,揚教授五年前就做過這類手術,據我所知秦合很早就開展,這次估計來扶持越醫發展吧。另外,樓上的,都別想了,這新聞出來的當天,我就去過越醫,人家已經走了。”
“那第一個名字不是林熙冬醫生么是不是她可以做”
“這不僅是越醫的第一例,也是這個醫生的第一例沒有揚教授,敢去么”
“這個技術就算是秦合,后期的存活率也就幾年,而且還有手術風險。不過好歹越州給力了,好像是九州第三家開展自體肝移植的醫院。”
“移植難道就好哪個手術風險不高至少這個手術費用便宜很多這還不算有沒有肝給你移植。”
清晨,越醫某病房。
葉晚生是越州晚報的主編,作為媒體人,她每天早上前,一大早就會來陪房,除了每天看一份自家的稿件,也已經習慣刷各個論壇的新聞。
至于刷醫學板塊,則是因為她5歲的孩子,肝臟長了一個巨大腫瘤。
別看她已經有一些資源有地位,但是在疾病面前,葉晚生依舊束手無措。
她曾帶著孩子的片子去秦合看過,結果便是只能等移植,可是哪里說有就有,最后只能回到越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