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落座。
“自體肝移植首例是1988年由德國漢諾威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近20年,全世界完成例數已知178例,幾乎均為成人患者,目前已報道過的年齡最小的自體肝移植患者是揚老師曾經操刀的15歲女孩”1
“小葉子手術定的急,是因為她的心肺負荷情況不能再拖。”
“之前在簽署手術同意書的時候,也已經提過小葉子的d評分有21,所以預估即便手術成功,術后的病死率有超過70的風險。”2
林熙冬把小葉子的病例和手術風險做了一個概括,讓牛主任也同步知曉后,才說到今天討論的重點,“目前考慮手術風險及術后的生活質量,小葉子的手術方案我暫定的是保留40的肝臟。只是,在兼顧手術風險、術后病死率、后期生活質量以及生存期等多方面因素,方案的選擇其實有多種,在根據手術方法,切除大小,出血量等綜合考慮因素,我一共定了三種具有代表意義的方案,今天找幾位,一方面是因為葉女士作為監護人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另一個方面,也是想聽一聽胡主任和老師的意見,然后定下最終的方案。”
聽到這里,牛文光和胡雯很快就對視一眼,眼里滿是擔心,胡雯作為主治醫生最清楚不過,她嘆氣道“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然后手又一次搭上葉晚生的肩膀,寬慰道“要不,你先去旁邊會議室休息吧,我和牛主任先和林醫生討論一下方案選擇。”
葉晚生幾乎瞬間眼眶就溢滿眼淚,她聽明白了什么意思。
其實在剛剛等待林醫生的時候,她已經一次又一次給自己做了最差的打算“沒關系,我聽著,我很早就想過,是讓她痛苦的活在這個世界,還是早些”
對臨終的選擇,葉晚生從秦合回來的時候,就一直在想。
因為當時秦合的醫生就曾提過,手術,未必是小葉子的希望,也可能是更為痛苦的死亡,畢竟以小葉子的身體情況移植,在術后12周也會死于肝功能衰竭或敗血癥。
就算挺過了這關,在未來免疫排異的痛苦治療中,也不能保證超過1年時間的存活機會。而不移植,繼續保守治療,或許還能撐上310周的生存機會。
牛文光也終于明白林熙冬為什么希望有閱歷有經歷的他們參與到討論會。
這是一個復雜的選擇。
他在急診室,可以說是每天最多面對這樣選擇的人。
那些病危的患者,靠著插管微弱而卑微呼吸著這世界上最后一口氣。
對于牛文光他們來說,只要在醫院肯定想救治到底,多撐一口氣就好。
可對于不少患者來說,他們像是任人擺布的尸體,插管,電擊,所有的急救手段其實都很痛苦,他們只想解脫。
而這個時候,往往只有家屬有這個權利是放棄治療,還是繼續搶救。
只是這樣的選擇放在小葉子身上,可能就是承受手術痛苦有一個機會延長生命,還是等著肝功能衰竭在幾個周里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胡雯倒了一杯水放在葉晚生手里“林醫生,你說吧。”
牛文光嘆了口氣,也看著林熙冬。
林熙冬看著一臉哀傷的老師們和葉晚生,開始琢磨自己是不是鋪墊鋪的太狠了
站起身,把老張給到的小葉子三維肝臟圖像在電腦上打開,并拿起旁邊的激光筆“第一個方案,做半離體肝切除自體移植術,也就是手術指切掉腫大的這部分,離體后,剝離腫瘤,修補肝臟結構,這個方案優點圍手術期風險最低,缺點這肝腫瘤部分遺留,后續還要同步繼續進行化療治療,保守預估中位存活時間在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