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現場聲音其實很雜亂,挖掘機的噪音,工程車下面指揮員的吼聲,甚至不遠處大貨車的運輸聲,可在周圍人都忍不住屏息,他們害怕自己的呼吸聲打亂林熙冬的節奏。
三分鐘,或許只有在八百米奔跑的時候會顯得那么漫長。
在急救的時候,這樣的時間,根本就是一閃而過。
“出現室顫波形了”袁元提醒的同時,也同步幫忙準備了除顫儀電壓,她知道林熙冬接下來的需求。
隨著身體的因為除顫儀又一次顫動,心電圖上一點點隨著心臟的跳動劃出規則的折線波紋。
谷宣面容逐漸回歸血色。
“林醫生寰枕脫位”
就在林熙動準備跟進后續谷宣治療的時候,羅鵬在不遠處高喊了一聲。
寰枕脫位這種罕見的顱脊交界區損傷,林熙冬成在錄入3d骨架手術模型的時候,專門給羅鵬他們分享過這個高猝死率、病死率的創傷類情況和急救方式。
可這四個字還是打斷了林熙冬的計劃,她原本準備花二十分鐘急救手術的計劃。
除了因為這個疾病棘手,就算急救得當,后期的手術稍有不甚還是會引起三叉神經痛、吞咽不利、語言障礙等下組腦神經障礙,會比癱瘓更痛苦,更是因為罕見,林熙冬只能以模擬的形式做了一個分享,實際團隊所有人都沒有遇到過,他們沒辦法進行真正的模擬學習。4
林熙冬站起身子,看向了不遠處羅鵬的位置,對著袁元說“如果出現st段抬高,多巴胺靜推,直接送去越醫,患者脊髓損傷,閉合型骨盆骨折,先安排做介入止血,另外做好脊髓固定再送去icu。”
谷宣的脊髓損傷幾乎可以預判到會引起癱瘓,但她不能現在做這個手術了,因為他的命已經算是保下來,如果她再為治療他的癱瘓略過這里也需要幫助的人,林熙冬可能事后會后悔。
但至于送去越醫獲得最好的資源,這樣的安排,林熙冬一點都不覺得有愧。
她沒辦法成為自私的人,卻也沒辦法變得偉大。
“好。”袁元暫時負責接手谷宣的工作。
寰枕關節的脫位,急救時頭顱在脊柱上方保持中立位比任何牽引或手法復位更重要,而這個中立位置卻是差之毫厘就謬以千里,羅鵬自然是記得林熙冬之前教過的內容。
可這也意味著在搬運的時候,不管是固定,還是配合的搭檔都要有著專門的協作方式。
如今急診小組各個人都分散開來,羅鵬又沒實際實操過這種患者,只好向林熙冬求助。
“診斷進步了。”林熙冬一看到患者,手已經同步按壓在脖頸和枕骨處,用巧妙的力量一點點借助頸托固定好它脫位的角度和位置,“快去準備兩個沙袋。”
“這是典型的創傷性脫位,需要一個能做后路枕頸固定融合術,現場沒辦法做,需要送去拍全身ct,如果沒人會,那就聯系越醫器械科張昱墨,讓他盡快派人跟蹤,我們骨科系統里有參考方案,在找只要骨科脊柱領域有豐富經驗就能跟著做。”
林熙冬叮囑完,一旁聯絡員已經把沙袋送來。
利用沙袋和頸托的角度恒定力量,林熙冬很快就固定了頭顱與脊柱的位置,羅鵬也差不多給患者其他部位做了固定“好,我會把這個方案傳達下去。”
于此同時,他立馬叮囑一同運輸的救援人員,一起小心拉出
林熙冬看著患者離開,她才繼續巡視另一個休克復蘇點,那邊有三個休克的重傷患者。
“用高滲液體控制在500內,加入”
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判斷他的出血點緊急性,林熙冬直接給予最合適的液體復蘇治療方案。
“給我大號針筒。”對張力性氣胸而休克的患者,則用粗大針孔排出氣體并直接定了手術治療方案,“讓后面手術的人用這個切口錄入,胸腔這部分有出血口,另外直接做肝切除。”
現場坍塌的各個休克復蘇點,經常能被抬出一些休克患者,林熙冬在這幾個地方一直連軸轉,針對每一個重傷患者給與手術方案或急救優化,甚至遇到情況危急的患者,也會直接上手做心肺復蘇。
幾乎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她已經把場上十來個休克患者,那些原先其實準備放棄的黑色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她林熙冬,在現場建立了一個新的黑色標記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