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其實呂娜已經有些挫敗,話都有些說不下去。
她已經帶著孩子看了所有能看的專家,這大半個月都在秦合打轉,可是所有的檢查報告都沒有顯示孩子異常。
家人、朋友,所有知道情況的,都覺得她有病,連她自己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內心真得想折磨她丈夫。
可是,她那種心慌的感覺,是那么確幸。
林熙冬拿過報告,這一翻,確實有些驚訝,因為這個檢查類目涵蓋的有些多,從常規血檢,到腦電圖,神經系統、激素等等,夸張到,她還看到了艾滋病感染測試,這里幾乎涵蓋了這個年齡孩子能做的檢查“沒事,能和我說說,什么時候感覺孩子有些異常再說,如果檢查報告能檢查出疾病,那我們醫生好像也不算那么難的職業了,所以你不用擔心,慢慢說。最好也能說一下喂養經歷,你知道的,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都還在適應,所以每一個細節都會變得比較關鍵。”
不管孩子有病沒病,她能看出眼前的母親已經在崩潰邊緣。
林熙冬問的很細致,眼神又是那么堅定,讓呂娜知道,眼前的專家是認真在問診“大概半年前,那時候薯條剛好15個月,我也是那時候,只要每次看薯條就有些心慌。”
“其實從他出身開始,我每天都有給他做成長記錄,知道他小腳大了多少他的小手有段時間變得特別有力道,所以我很清楚,從那時候開始,和其他孩子做比較,他長得很慢,我有給他做記錄,在我手機里”
“但是去看了醫生,說沒有營養不良,沒有發育不正常,說都還在正常范圍內,畢竟孩子成長總有快有慢。”
“我知道薯條的輔食情況也很好,我老是網上看媽媽們說小孩子挑食什么,可他胃口特別就是好。”
“就算那么多醫生說薯條很健康,我這心里還是很慌。”
“剛剛我和我丈夫,讓你們見笑了,他其實這段時間一直陪著我找專家,他我媽她都覺得我太敏感了,說我不懂珍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面對的都是陌生的人,面對的是耐心的醫生,呂娜甚至不介意將一些生活的瑣碎。
林熙冬大概從字里行間很快了解了這個家庭的情況。
韓永飛出生后,丈夫工作忙碌,這個孩子的母親就辭職全心全意帶著孩子,仔細注意著孩子的成長,保存著孩子身上每一個記錄,所以覺得孩子的發育有些問題。
中間還穿插著丈夫在外業務社交引發的一些家庭信任危機事件。
呂娜說的時候用自己的大手握住自己孩子的小手,絮絮叨叨闡述著她和孩子的故事,小朋友像是遇到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又或者感覺到媽媽在和自己說話,都咯咯笑了起來,甚至還試圖說著簡單溝通話術,對著一旁的韓啟信表達快樂“麻麻,粑粑。”
韓啟信已經紅著眼眶,但他還是克制住,走到墻角邊,直接坐到地上,他低著頭,看不出表情,但是能感覺到他得那股煩躁。
林熙冬也在這中間理解為什么這個檢查報告里還有艾滋病檢查,因為這也能導致小兒發育不正常的因素。
邊聽邊構思著這些檢查記錄的緣由和孩子的成長路徑,林熙冬基本肯定呂娜和不少醫生述說的問題都是發育這一塊,所以檢查都是考慮發育不正常方向。。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講,他們的問診時間就已經超過半小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