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黑得早,四槐樹鎮又靠山,所以不到晚上六點,天就盡黑了。
周黍嫌豬油燈氣味不好,光也不夠亮,所以捧了小蓄電池出來,用上面自帶的燈泡將門廳照得透亮。
李美眼睛紅腫,臉上布滿淚痕,表情有些倔強,死憋著不肯哭出聲音,自尊心更令她不愿意進屋。
只死命用手里的粗布手帕擦眼淚。
李仁卻推她,耐心道“奶奶后天的正日子,明天晚上就要請客人們吃壽面,家里現在客人多,每個房間都塞滿了。你不來黍姐家避一避,難道讓所有人看著你在奶奶的好日子哭還是你有別的去處”
作為李家的長女,李美其實無處可去。
主樓不是她的家,附樓有討厭的李惠在,三房四房冷漠又幸災樂禍,去雇工家更不像話。
金家沒有同齡的姑娘,實在不方便;
而崔鎮長,幾乎不跟任何人來往,更不合適。
思來想去,只有周黍這里姑且能讓她容身。
李美這樣一想,原本三分的悲傷漲成七分。
李仁見她聽進去了,這才對周黍道“她和阿惠鬧起來了,暫時來黍姐這里避一避。”
周黍受了李家不少好處,這種小事自然不會計較,立刻將她拽了進來。
要請李仁進屋喝茶的時候,他卻苦惱道“你們女生比較好說話,我還要回家招呼客人。”
略行了個禮,就著黑暗往南邊的大宅子去了。
李仁一走,李美的抽噎聲立刻大起來。
周黍沒有安慰她,也不叫她不哭,只領著她往廚房去,給她盛了滿滿一碗土豆濃湯。
她道“外面冷的吧喝碗湯,暖和暖和。”
又遞給她一張軟布,換了她手里的粗布手帕,點著她臉上的紅痕道“布太糙就別使勁擦臉,皮膚都傷了。”
細白的皮膚上一道道紅痕,實在可憐極了。
因為周黍的態度和緩,李美沒有感受到壓力,終于開始平靜下來。
她用軟布擦干眼淚,深吸幾口氣,一口一口地喝濃湯。
周黍的廚藝其實一般,但舍得用油鹽調味,就顯得滋味醇厚,比李家寡淡的食物更引人胃口。
李美喝了一口覺得好吃,又連續喝了幾大口,不好意思道“黍姐,讓你看笑話了。”
周黍將蓄電池的光調暗“你要愿意說,我就聽聽;你要不愿意說,就幫我準備明天送你奶奶的壽禮。”
誰的青春期沒鬧過幾場笑話呢
燈光暗暗的,不會將人心最不愿意展露的幽微照出來,但也不至于看不清手上的動作。
李美垂著頭,幫周黍整理僅剩不多的舊銀器。
周黍最終決定做手工來省錢,將銀器拉成長條,穿過鐵板上大大小小的不同孔洞,拉出一根根粗細均勻的銀絲線。
李美的煩惱,其實就是從這些身外之物開始的。
事情從李仁半夜找李惠談話的第二天一早說起。
那天早晨,主樓的女雇工來附樓,說老奶奶和小吳姐請二喬過去說話,最好帶上大小姐。
這話里的老奶奶,是本次的壽星吳老太。
小吳姐是李倫的第一個妻子,也姓吳,是吳老太娘家近親,人稱小吳姐;
二喬是李美的生母,因為貌美柔順又姓喬,被戲稱為二喬。
大小姐就是李美本人了。
這個交待不尋常,因為日常是二喬早起,主動去主樓伺候小吳姐和吳老太。
母女兩人同去,二喬懦弱膽小,一路都在囑咐“對老太太要尊敬,對大夫人要服從,不要和涓小姐頂嘴,更不能讓義少爺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