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上覆著的魂魄被凈化超度,那么便只剩下這幅畫了。
這畫極大,足足有快二十米長,因為畫上所用的顏料中揉著那些破碎的魂魄,因此這幅畫有一種吸引人的奇異魔力,但是如今這些碎裂的魂魄已經消失了,這幅畫看上去卻仍然讓人覺得震撼不已。
它在用色上極為大膽鮮明,且十分明亮,在色彩上的運用簡直讓人忍不住稱奇,完全就是一場色彩上的盛宴。
就是這樣大膽的色彩運用,卻在瞬間就能牢牢的攫住所有人的視線,那明亮動人的色彩,閃爍著極為迷人的光芒,明暗中便展現出了絕妙的光影變化,上邊最起碼囊括了不下一千種的色彩,色彩變化上更是不知其數。
而畫上所涉及的的場景更是恢弘震撼,足足囊括了上萬里的景色與風土人情,明明是一幅畫,卻又展現出了數十種的不同景色面貌,將這數十種不同的景色都展現在了一幅畫上。
除了色彩場景之外,這幅畫的畫工更是精妙絕倫,令人拍案叫絕,那畫上豆大的人,寥寥數筆,便已經勾勒出了一個生動的形象。
便是姜葉不懂畫,也知道這幅畫極為精妙,極為生動。而在這幅畫的右下角,有一個紅色的印章,印章上有“浮云道人”四個字樣,大約是畫者的名字,也大概是那只妖鬼的名字。
在一個星期之后,黃大師突然興沖沖的跑過來,他興奮的說“我查到浮云道人是誰了他是八百年前一個很有名的大畫家。”
浮云道人,原名叫吳肆,是一個在歷史上頗有名聲的畫家以及地理學家,享年只有三十一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也因為他死得早,所以并沒有什么畫作流傳下來,因此對于他的畫技如何,現在的人們是不知道的,也無緣得以欣賞,只能猜測那一定是極為精妙的畫工。
聽說他這個人畫畫,只要稍微有一點不滿意,就會將畫作焚燒,也許也是如此,所以畫作才沒有一幅傳下來。
不過,大家也說,他沒有畫作流傳下來,不僅僅是因為他早死,也是因為他這人喜歡旅游,根本沒有時間去畫畫。從十三歲開始,吳肆就一直輾轉于國家各個名勝古跡,他喜歡到各處去游玩,因此才有了地理學家的稱號。
不過也許也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后來身體不好,聽說他后邊幾年,一直纏綿于病榻,連筆都握不住了。
而吳肆最讓人好奇的便是,有史料記載,他在去世前幾年,當時的皇帝曾經召他入宮,希望他能作一幅“千里江山圖”,只是之后他到底有沒有作出這幅畫,卻是個不解之謎。
有人說他畫了江山圖,也有人說他沒有畫出來,眾說紛紜,卻一直沒個確定的說法。
在三十一歲那年,吳肆病死在了自家洗筆的水池邊,死的時候,手中據說還捏著一只畫筆,他那時還在作畫。
“這幅畫,會不會就是當時皇帝要吳肆畫的千里江山圖”黃大師猜測說。
浮云道人就是吳肆的一個稱呼,這畫上既然有他的小印,很大概率證明了這幅畫就是他所畫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那只妖鬼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它便是死去的吳肆吧。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他死后成為了妖鬼。
“如果真是他的畫,那這幅畫就是他唯一流傳在世上的畫”黃大師說。
就是不知道這幅畫究竟是他生前所作,還是死后所做的,黃大師更偏向后者,也許正是因為不甘心,所以他死后都還惦記著作畫,才造成了現在的這些慘案,害死了這么多人。
想到這,黃大師心里免不了有些沉重。
巨大的畫卷張開,上邊絢麗的色彩極為的漂亮,帶著淡淡的陰氣以及水汽,是淡淡的一層水霧,像是雨后濕漉漉的氣息,又像是水潭邊上青苔的味道。
姜葉的表情有些若有所思,然后突然伸手,按在了畫上,感知著畫上的氣息。
這畫上有怨氣有陰氣,也有一股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