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出發后的第八個夜晚了。
剛開始,行經的都是完全的荒野之地,縱馬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這給了他們急速行軍的機會,每天能走三百里。但從兩天前開始,根據地圖的提示,他們已漸漸接近幽州南王府所在的燕郡,果然,路上的意外,開始多了起來。
就在當天傍晚,姜含元帶著人如先前那樣循了一段廢墻前行之時,收到了在前探路的張駿的警示。在距離他們不過幾里之外的地方,出現了一支幾十人的狄兵小隊,正在與他們相對而來。
以兩千精騎對幾十人,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但他們這一支人馬,此刻卻活動在南王府的附近,消滅狄兵更不是他們在路上的目的,能避免正面的沖突,絕對是盡量避免。
姜含元當機立斷,命停止行動,全部收攏,安撫好坐騎,緊貼墻根,靜待那一隊人馬經過。當時雙方距離最近的時刻,僅有二三十丈,姜含元甚至能聽到對方隔著墻隨風傳來的說話之聲。
那應該是一隊正在進行日常巡邏的小隊,分毫也未覺察,就在距離他們不遠的一段廢棄城墻的另側,墻根之下,竟藏了一支兩千人的軍隊。
那一場遭遇過去之后,姜含元立刻便對行動計劃做了調整。改成白天藏匿,夜間行動。
就在距離燕郡不過幾百里外的北向,地圖顯示,還有另外一個城池。他們是要從兩地的中間地帶穿插過去,白天上路,風險太大。
麾下對她的命令,從來都是絕對執行。白天分成了幾撥,以相互之間能夠聯系的距離,分散開來,隱藏在林子、山坳、荒草場等所有可以尋的到的藏身之處,天黑集合,繼續前行。就這樣晝伏夜出,耐心前行。
雖然這耽擱了路上的時間,但這樣的謹慎很快就被證明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是大赫那個方向正在交戰的原因,這一帶,路上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往來信使和斥候。有時夜間都會遭遇。所幸憑著謹慎,這個晚上,在通宵行了一夜之后,天明,他們終于將最危險的中間地帶給拋在了身后,在第九天的白天,再次進入了荒野區。
照這個速度繼續前行,倘若沒有意外,三天之后,他們將到達安龍塞。
安龍塞早年是晉國修筑起來用以防備北狄的一個關塞,也是她從北線行軍通往八部的必經之道,是她這個計劃里的最大的不確定,繞不開的阻礙,必須要拿下的關卡。北狄軍隊開往八部,走的應當也是安龍塞,那里必然會有駐軍。估計人數應當不會很多,但也不可能會叫自己手到擒來。
姜含元和麾下的兩千人馬,已是做好了硬仗的準備。在這個前提下,最好的法子,自然是攻其不備,打一個奇襲。姜含元給自己留了三天的時間。三天必須要拿下。再拖下去,不但楓葉城可能危急,他們此行攜帶出來的補給也將耗盡。
只要順利通過安龍塞,八部的楓葉城,便就近在眼前了。
當天晚上,這一支輕騎軍隊繼續循著廢棄的長城東進,到夜間亥時許,天氣大變,下起了雨。
昨夜行軍了一夜,今天白天又只休息半天,此刻已是不早,眾人見疲,本就該找地方歇了,何況天又突然下雨。但附近和目力所及的遠處,遍是光禿禿的野地,亂石叢生,樹木稀少,并沒有適合避雨過夜的地方。
雨越下愈大,很快,人人便從頭到腳濕透,馬蹄也開始打滑,盡顯疲態。張駿帶人也勘察回來了,說附近都看過,沒有適合避雨歇腳的地方。
“罷了將軍不用找了這么點雨算什么再朝前走就是,大隊停在這里,雨也不會小”楊虎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大聲說道。
其余人也是這個意思,紛紛附和。
姜含元沉吟間,忽然,記起了地圖上的一處所在。她微微仰頭,看了眼頭頂那片漆黑的雨夜天,道“這里往西南,再過去十來里路,應當有個故晉早年的兵驛,是為附近長城烽臺的駐軍而設的,如今必定已被廢棄。雨太大了,路不遠,還是過去看看”
眾人其實疲憊,只是方才以為沒有可以過夜的地方,自然繼續前行。現在女將軍說可能有,求之不得。命令很快傳遞下去,將士整隊,跟著姜含元朝兵驛的方向找去。快到的時候,依舊是張駿帶著手下先去探路。
雨越下越大,眾人開始感到身上發冷,又等了片刻,只見張駿縱馬奔了回來,喊道“將軍前面確實有個廢棄的兵驛,地方不小,大家擠擠,可以過夜。后面還有個林子,正好可以栓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