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能生的時候自然好商量,只要身邊有個孩子就成,是男是女無所謂。可自個兒能生了情況就不一樣了。咱們國人骨子里還是希望能有個男孩兒的。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后來有放松,好多地方都默認了頭胎是個女兒的話,可以生二胎,且罰款也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么多,這朱偉就順理成章的出生了。”
“這事兒你是怎么知道的朱偉的父母姐姐不都藏起來了,你是打從哪里知道的這些事情你找到朱偉的父母了”
“朱偉的父母沒找著,但朱偉的岳父母不是一找一個準兒嘛。我們聯系朱偉岳母的時候,本以為那個死者是朱偉的媳婦兒,哪曾想在核實細節的時候,又多核實出來了一些東西。”
說到這里時,老徐故意跟譚盾賣了個關子。
“你知道老朱夫婦當年為啥要帶著一雙兒女離開孟縣老家嗎”
“外出打工唄,還能為了什么。”
“打工是次要的,這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朱家那個抱養的女兒。”老徐感嘆道“這從前我都不愛看電視劇,就朱家這事兒出了之后,我覺得那些電視劇也是能看的,尤其是老婆們愛看的那種。”
“這怎么又扯到電視劇上了”譚盾道。
“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朱家的事兒就跟那電視劇一樣湊巧。”
“老徐,咱能直接說重點嘛。”
“這朱偉上初中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姑娘,而那個姑娘好巧不巧地正是被他們家抱養過的那個女孩兒。那姑娘也不容易,原本被朱偉的父母上了戶口,可因為那個戶口被朱偉的親姐姐給占了,她到了新的家庭后只能變成了黑戶。這黑戶不好入學啊,那姑娘硬生生地被耽誤了兩年,直到趕上人口普查,才重新入戶上學。”
“那會兒跟現在不一樣,沒有電腦聯網,好多東西都是手寫的。比如說孩子這個年齡問題,父母說多大就是多大,說是幾月生的就是幾月生的。從上來看,那姑娘就比朱偉大一歲,但兩個人卻進了同一個班級。我說是初中的時候。”
“這高中生跟初中生可是有明顯差別的,盡管從上提現不出來,但行為舉止,思維模式是有明顯差異的。加上姑娘生的秀氣,學習好,很快就成了他們那所初中的校花,追求者甚多,朱偉就是其中一個。”
“這老師呢,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維護學習好的學生。眼見著姑娘被那些學習不好的人打擾,就挨個通知對方的家庭。朱偉的父母去過學校,也見到了那個姑娘,盡管有好幾年沒有打過照面兒,他們還是一眼認出了那個姑娘就是自己曾經的女兒。”
“十幾歲的孩子正值對感情懵懂,對父母叛逆的時候,眼見著朱偉不管不顧的,老朱夫婦擔心兩個孩子鬧出什么丑聞,就舉家搬遷去了外地。因為心虛,在外地給女兒辦理入學手續的時候就把女兒的名字給改了,這也就有了朱家上那個曾用名朱婷。”
“這事兒可真湊巧”
“還有更湊巧的。這朱偉呢,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再加上家里的一些原因,讀完高中就輟學了。后來也上過一個技術類的大專院校,但因為沒讀完,沒拿到正規的,也就沒有那個所謂的大專學歷。再后來就走上社會,開始工作了。而被朱家曾經抱養過的這個姑娘,卻考到了河北的某個大學,陰差陽錯的又跟朱偉見面,并且有了一段小小的感情。”
“這兩人戀愛了不是我說你啊老徐,這些陳年舊事,你都是從哪里打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