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盡力了,我已經竭盡全力地去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可家是兩個人的,孩子是兩個人的,一個人的努力只能撐起半邊天來。”
“半邊天就半邊天吧,只要塌不下來就行。”
“它不是塌不下來,而是要一點一點的坍塌。”南笙道“你知道你盡力了,你覺得孩子們應該理解你。可當他們長大后,當他們要面對這個社會殘酷的生存斗爭時,他們就會怨恨你,怨恨你沒能賦予他們更多的技能,沒能給他們更高的,更好的平臺。”
“那當爸媽的就這點兒能力,他們總不能殺了我們吧。”
“他們當然不能,但他們會記恨,會抱怨,會自暴自棄。”南笙看著趙廣武的眼睛“您的兒子趙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他那機遇差嗎他每個月掙一萬多也不少了。”
“他上學的機會是他爭取來的,除了大學第一年的學費,他剩下的學費都是他自己借來的,他的工作也是他自己一個一個面試來的。”南笙道“作為父母,你們給他了什么”
“這他都長大了,我們還要給他什么”
“安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我也說不好,但我覺得所謂的安全感就是退路。”南笙一邊想一邊說“趙陽總說他很羨慕我,覺得我的抗壓能力比他強,在很多事情上比他樂觀。可我的家庭也一般,我父母的經濟條件甚至一度不如你們。為什么我能迎難而上,他卻只會選擇逃避”
“為什么”
“因為我知道我的身后有我的父母,哪怕我過得再不如意,他們都會打開門歡迎我回去。在我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我,比如結婚,比如帶孩子,比如買房,在比如我跟趙陽離婚。不管我做任何決定,他們都會支持我,并且成為我可以向后的那個退路。”
“我們沒有幫他嗎你們買房子的時候,我們也給錢了呀。”
“是,作為父母,你們也給予了他支持,可你們在給予他支持之前,總要先打擊他,數落他一通。等你們把他打壓下去了,看著他的確無路可走了,才會以施救者的姿態出現。”
“我們不是”
“你們就是。”南笙很肯定道“趙陽考上大學的時候,你們沒有表現地很開心,沒有第一時間肯定他。而是勸他放棄學業,說他那個成績即便上了大學也沒什么出息,說他上學是浪費錢,說他不如出去打工。”
“他學習是不好,考上的那個學校也的確一般。”
“他學習再不好,他也考上本科了。那個學校再差,也讓他畢業后月薪過萬了。這些都證明他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是你們的見識短了。”南笙道“當然,這也跟你們當時的經濟狀況有關,你們沒錢,害怕花錢,也害怕掙不來錢。你們沒有想過去為他的前途,為他的未來拼一拼。”
南笙語重道“我是一路陪伴著他走過來的,我清楚這些年里,他有多么的惶惶不安。上學的時候,他每天都在為生活費發愁,每個學期都在為學費擔心。他害怕沒錢吃飯,害怕交不起學費會被學校趕回去。那種焦慮和不安,原本是不應該出現在他身上的。因為你們沒有承擔,所以他必須要承擔。”
此婚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