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覺予最終還是為她的感性付出了代價第二天睜眼,日頭高懸當空。
一個早上就這么睡過去了。
黎母應該沒想過她那靠譜的女兒會晚起,一大早就離開酒店,去找巴爾夫人做刺繡了。所以黎覺予醒來的時候,酒店房間冷冷清清的,和幻境中熱鬧、擁擠又嚶嚶唔唔高唱著歌的演員休息室,截然不同。
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會有種現實幻境的強烈反差感。
不過當下,可不是傷感悲秋的情況。
作為香榭麗舍大街社畜,今天要忙碌的地方可太多了。
香榭麗舍大街。
不知不覺,黎覺予已經在法蘭西呆半年了,法國這個全年溫和潮濕的國家,也終于正式進入夏季大街上隨處可見穿著襯衫短裙的少女,梳著俏皮的短發,嘻嘻笑笑走在大道上,1924年僅僅過去一半,流行趨向就大變了3次。
裙擺上移,短發自由和假小子扮相的流行。
大街上女性自由解放的氣息,差點讓黎覺予錯以為回到現代,可等她看到香榭麗舍大街擁擠人潮的時候,這種錯覺就不攻自破了。
搞什么啊,難道又來什么好萊塢明星了嗎
有人眼尖瞄見黎覺予過來,拿著雜志,興致勃勃地問“克拉拉的化妝師是你嗎”
詢問聲驚醒人群,眼睛發亮的女郎們一哄而上。
“我看電影雜志說,托你的福,克拉拉憑借“克拉拉妝”應聘上電影女主了。”
“天啊我真的是愛死她的新造型了纖細彎眉,深邃眼妝,深色唇妝。為此,我還剪了同款波波頭,希望能約上黎化妝師畫克拉拉妝。”
黎覺予接過幾本雜志快速掃了幾眼,忍不住感嘆佩服愛德華也太懂營銷了吧。
收到黎覺予的賄賂后,他不僅在時尚刊登軟廣,還找上電影名利場等雜志,不是刊登廣告,只是請求對方將克拉拉的新妝容命名為“克拉拉妝”。
這樣,好奇“克拉拉妝”和喜歡克拉拉想效仿她的粉絲,就會在時尚找到克拉拉妝的來源,也就是香榭麗舍大街巴爾克店鋪的黎化妝師。
簡直是一舉兩得,即引流了雜志,又宣傳了黎覺予。
這下,就連現代人黎覺予,也隱隱有些佩服這位記者這種營銷操作放到現代還有個專有名詞,叫“話題潮流”,誰能想到100年前就有人這么干呢
再看回當下。
凝結不動的人團,嗡嗡的交談聲,都讓黎覺予麻痹了,她還注意到人群中橫倒幾個路易威登的行李箱,明顯是從非巴黎的地區遠赴而來的客人。
不過,怎么大家都站在門外
遠遠望過去,巴爾克先生店鋪還關著門,像是沒人上班一樣。
黎覺予頓感不妙,費老大勁地擠出人群包圍圈,發現巴爾克先生就坐在店外門口附近,抬起他那粉色的憂傷的頭,眼神呆滯。
“巴爾克先生,發生了什么”
“你可總算來了”
黎覺予覺得,巴爾克看到自己的瞬間,眼神嘩得亮起,像圣經中描述的苦難人類見到救世主一樣。
她猶豫地問“我猜猜,是好萊塢還是百老匯又或者難道是什么公主”
尼美拉公主的形象,浮現在回憶中。
然而,不是。
街上擁擠不堪,根本沒辦法交談,巴爾克幾乎是扯著嗓子喊“不是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