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也在說“別哭了,妝容都花了,上不了臺了。”
隨后又補充“雖然還是好看的。”
救命他到底在說什么。本來林恩都不想來劇場了,告白失敗又面臨別離,由此誕生的矛盾情緒錯綜復雜,占據他整個腦袋。整整半年啊,他都跟在黎覺予身邊,像個傻子一樣去劇場,等黎覺予退場后又離開,一邊罵自己沒出息,下定決定不去了,但第二天總能找到別的借口反悔。
今天晚上絕對是最后一次看黎覺予表演了;昨天沒看仔細黎覺予的裙擺繡花,再去一次好了;今天沒趕上開演片頭,明天再去一次好了。
最后居然找出上百個不重樣的借口,真絕。
今晚也是這樣。
上車前,林恩說自己絕對不會進去克里希劇場,絕對不要看到黎覺予最后一場表演。
然后現在,黎覺予哭了,林恩便立刻高舉雙手投降總之他對黎覺予,已經鬼迷心竅了。
“克里希劇場到了。”
前方司機忽然開口,打破今晚最后一刻的煽情,圣誕音樂會要開始了。
不比巴黎歌劇院那種正經場合,作為私營劇場,圣誕音樂會要更浮夸、更有觀眾互動感。
譬如今年的劇場,就決定以面具音樂會的形式,歡慶圣誕。
開場就是帶著雪白面具的“小天鵝們”,在舞臺中間轉圈。
“揭開一年的序幕”她們唱。
“面具音樂會,看不清每個人的臉。”大家跟。
身后交響樂隊,兩邊是克里希的小紅星們,集體登場歌唱、跳舞當然當中沒有黎覺予,像這種取悅觀眾的集體舞臺,只有夠不著單獨表演的普通歌手,才會塞在這里。
值得注意的是蘇珊夫人居然被塞進這個集體舞臺里。
要知道,去年蘇珊夫人可是擁有單獨舞臺,還和克里希劇場簽署19個樂季的人啊
臺下,巴爾克先生悄咪咪嚼舌根“我們多點鼓掌吧,這可是被黎覺予踩著上位的女人。”
雖然早知道歌劇界明星階層變化極快,但真的看到“受害者”的時候,還是有點“抱歉”的,就是這種歉意嘛悄咪咪混雜著爽感。
哎呀,我們黎覺予實在太厲害了。
舞臺上,表演一個接一個,歌劇音樂劇時事秀輕歌劇輪番上陣,讓沒看過音樂舞臺的人感嘆,居然有那么多形式。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等待,等待一個名叫瑪麗的歌劇女明星。
有前排觀眾低聲詢問同伴“不過你有見過瑪麗的樣子嗎”
同伴回復“我沒有,只有報紙粗略的印刷看過就忘了。”
隨后,這兩人不小心瞥見坐在后排的女孩,沒忍住低聲感嘆“是華夏人長得比較像嗎我怎么覺得身后的女孩,和報紙上的照片挺像的。”
很像倒也正常,因為那女孩是黎昭,黎昭又和黎覺予是同父異母。
黎昭聽到前排人的討論,卻沒過多在意。
畢竟她行走在海外,也經常被洋人認錯,覺得華夏臉孔難以辨認,只是她很好奇瑪麗到底長什么樣抵達法蘭西的三天里,她聽到最多的搭訕就是“請問你是不是瑪麗”
這得多像,才會被頻繁認錯
就是因為這個想法,黎昭才決定前來,親自看看這個瑪麗究竟什么樣子,憑什么能得到法國人的稱贊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