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克先生,全名巴爾克拉帕杜拉,就是法國最普通的姓氏最普通的平民名字。
但是這樣的人,卻能在香榭麗舍大街擁有自己的店面,可想而知造型技術有多么高超。
據說曾經,巴爾克也是到處亂跑,給貴婦們上門做造型的頭發小子,后來積攢了些積蓄后,干脆跑去英國學習造型,歸國后又貸款開了家綜合發型店,近兩年來越做越紅火。
黎覺予能應聘上巴爾克,也真的是撞大運了。
估計整條香榭麗舍大街,也只有貧民出身的巴爾克,不在乎黎覺予外國人的身份,真誠地對其發出入職邀約。
“現在是圣誕節假期,一切等到新年后再說吧。”巴爾克先生是個不善于壓榨員工的好人,并沒有要黎覺予立即上崗的意思,簡單介紹上下班時間后,就讓她回去好好休息了。
總之工作找到了。
額外賺來的提醒費,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黎覺予的壓力。
她馬不停蹄地跑到路口藥店,購買能治療嗓子的特效藥,又在塞納河邊的路邊舊書攤上,買來一本初級法語書,心想可以給到黎母學習法語。
回到笛卡爾大街的破舊旅館。
還沒走上那段陰冷抖長的旋轉樓梯,黎覺予就聽到黎母哈哈大笑的聲音,還有雞同鴨講的鄰里對話一人在用法語講法棍是怎么烘焙的,一人在用中文講華夏趣事
是黎母和旅店女主人正在聊天。
最神奇的是這兩人的語言、話題迥然不同,卻能出奇地聊到一起,笑聲連連不似虛偽。
“覺予回來了啊”黎母眼尖,看到樓梯口的女孩,立刻出聲打招呼。
隨后她像是想起什么,不太標準地補充一句說“bonjour,fie”
隔壁女房東夸張鼓掌,夸獎黎母說“很好做得很好”
老實說,作為中法兩國語言精通者的黎覺予,覺得此時畫面過度魔幻了。先不說為什么這兩人不懂對方在說什么,還能聊得那么開心。
就說黎母,這個在霓虹怕得不敢走出房門的膽小女人,為什么來到人種截然不同的法國后,反而變得大膽、開放、敢于交朋友起來了
懷揣好奇,黎覺予跑上前去,看著兩人面前吃剩的曲奇數量,就知道黎母在這呆多久了。
“母親,在這里干什么“
“我在家呆著無聊,旅店女主人邀請我下來吃吃餅干。”
今天的黎母,面色出奇的紅潤。
見黎覺予面色存疑,她不好意思地補充解釋說“可能因為她們的長相和我們太不一樣了。我反而沒有害羞的感覺,想著反正對方知道我是外國人,那法語不好也正常”
旅店女主人聽不懂黎覺予和黎母的中文聊天,卻能從神情中窺得一二。
她連忙用法語解釋說“你母親很聰明。“
“你看,她立刻就學會好幾句法語了,想要融入一個國家,悶在家里可不行。“
黎母也聽不懂一長串法語,卻能迅速接嘴說“多出來走走挺好的,巴爾女士很善良“
好家伙,連名字都互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