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所謂的PC。
PC這塊除了主板、內存、硬盤、電源、機箱、風扇等部件,可實現國產化,CPU、顯卡這兩個最賺錢的產品,壟斷在intel、AMD、英偉達等幾家國外公司手中。
操作系統那塊,還有個吃了幾十年暴利的微軟。
現在,他們的好日子,估計要到頭了……至少在Z國市場上,他們要遇到最強勁的對手。
而家用電腦項目(包括操作系統),去年就已經啟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預計明年就能推出首款采用國產底層架構、國產CPU+國產顯卡、搭載國產操作系統的“純國產PC”。
所以說做“純國產電腦”的想法和打算,一開始就在陳今的規劃之中。
在賺錢的同時,補足最后一塊短板。
不過該項目很多人不看好,做硬件不賺錢,做新的電腦操作系統很難推廣出去,不方便不說,用戶很難習慣……雷小軍倒是挺看好他,投了一筆錢進去。
而陳今更是砸了上百億進去,堅持要做。
因為陳今相信,星海科技做到家用電腦,一定能取得成功!
……
7月18日。
當星海科技進軍家用電腦,即將打造一款出“純國產”電腦的時候。
網絡上又是一片大嘩。
無數的科技圈評論員、資深網友并不是非常看好。
出現了很多唱衰的聲音。
“現在都什么時代了,家用電腦都快被淘汰了,還來趕這個晚集?”
“家用電腦市場還有的,工作、學習、娛樂,電腦誰不得買一臺?只是這個市場真不行了,PC性能十年沒有明顯的提升了,如今買臺高配置的電腦,用五年、十年都不落伍,誰有換機沖動?”
“現在進軍家用電腦,做自己的架構,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安全是安全,但不會有什么人買,你也得建立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但星海科技……”這人想了想還是不說了,星海科技就是個變態。
“我不懷疑星海科技的能力,你們一定有那個技術,但技術好,不代表市場好,尤其是對廣大習慣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用戶而言,要他們改變習慣,去適應新的操作系統,很難。”
“好吧,我持保留意見,不過電腦這種東西不比手機,很多人是五年一換、十年一換,硬件利潤也不高,軟件倒有利可圖,但得有龐大的用戶規模,你們做的電腦能引起人們的換機沖動,賣出幾千萬臺么?”
“有人去做也好,最近內存、硬盤價格暴跌,喚起了很多人DIY新機的沖動,可這邊跌了,CPU、顯卡價格漲了,星海科技進來摻和一腳,往魚缸里放條鯰魚,教訓下intel、英偉達也是不錯的……說不定我會買星海科技做的電腦。”
……
而星海科技宣布進軍家用電腦的消息,傳到國外媒體之上后。
外國網友們笑噴了,紛紛發出嘲諷。
“我欣賞他們的勇氣。”
“我想到了挑戰風車的唐吉坷德。”
“再給他們一百年,他們用的還是我們發明的電腦。”
“嘿,愚蠢的農夫,你們面前是一位巨人。”
“……”
包括intel、英偉達等公司高層,開會討論了一下后,并沒有太過重視,沒有把星海科技的挑戰放在心上。
上世紀80年代,自IBM推出第一臺家用電腦起,擠牙膏這塊,他們比賽了快五十年了,從架構標準再到軟件生態,建立了全方位的統治地位,現在有公司想挑戰這種統治?
呵呵。
只能是不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