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為了控制發熱量,硅芯片的工作頻率,一般很難超過5GHZ,手機CPU很難超過3GHZ。”
“但石墨烯芯片不一樣!”
“石墨烯芯片的晶體管通電之后,其能量分布不是傳統的拋物線性,而是像一個中間高高聳起的墨西哥帽,而且接近‘帽沿’處的電子密度近乎無窮,結果只需要施加一個很小的電壓,大量電子就會同時開始運動,使得能量壁壘另一側的電流發生急劇變化。”
“這不僅大大縮短了電子的運動距離,切換開關所需的能量更是極小,這是傳統硅材料晶體管所無法比擬的。”
“所以哪怕是100納米制程的石墨烯CPU,都可以在100GHZ的工作頻率下工作。”
“現在我把晶體管的尺寸壓縮到了45納米,那么工作頻率設置為250GHZ沒有什么問題。”
“如果尺寸再縮小,工作頻率還能更高。”
“不過45納米已經達到了替代傳統芯片的交叉點,它在250GHZ的工作頻率下,性能與5納米硅芯片在3GHZ工作頻率下的表現相當,但是要節能90%以上。”
“如果把45納米的石墨烯CPU,用在手機之上,手機的續航至少增加40%,且完全不必擔心散熱問題,機身表面的溫度,再怎么使用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所謂的‘CPU過熱降頻’問題,永遠不會發生在石墨烯CPU上,所以性能會更加穩定。”
“綜合表現,一定會是45納米石墨烯CPU更好。”
“最后在生產成本方面,45納米制程的石墨烯芯片,制造難度不是太大,至少工序不會有5納米硅芯片那么繁瑣復雜,生產成本方面二者不會相差太多。”
“所以,石墨烯芯片取代傳統硅芯片,已是一種必然!”
陳今點了點頭。
但他沒有特別高興,眉頭反而皺了起來,臉上有些為難。
快。
太快了。
按理說,石墨烯芯片,至少得十年之后,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取代已走入死胡同的硅芯片。
但由于星海科技的存在,這個進度生生快進了十年,提前成為了現實。
而石墨烯芯片的制造工藝,跟硅芯片的制造工藝,是完全不同的,傳統的芯片代工廠,生產不出石墨烯芯片,生產設備、工藝,全都要翻天覆地般地改變。
最后還是不如建立專門的石墨烯芯片生產線。
問題是忠芯國際的業務拓展,剛剛有所拓展。
每年上千億刀的芯片代工訂單,忠芯已經啃下了三成以上,即將奪走苔積電的頭把交椅。
形勢一片大好。
現在推出45納米石墨烯芯片,就等于是毀掉這片大好形勢,自己革自己的命啊。
這其中浪費的金錢、損失的潛在利益,至少以千億計。
忠芯國際的張總他們,也得怨天叫地、哀嚎一片。
所以擺在陳今面前的選擇是:擠牙膏,還是直接擼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