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結束后。
對地球聯邦,張興揚臉上產生了一絲的興趣,跟伙伴們一同探討了幾天。
了解到了這個機構的一些特點。
比如說它是一個強力機構,擁有大批的軍隊……有人。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得拿出0.5%~1%的GDP,上交給地球聯邦,另可發行貨幣……特別有錢。
有人有錢,這樣的機構,一看就是能成大事的機構。
不過張興揚他們的好奇心只持續了幾天。
很快就對那個地球聯邦,沒有太大的興趣了,畢竟他們還有工作要做。
所謂的“身份認同”,似乎并未在他們身上建立,他們沒有馬上把沙漠自由市,當成他們的根。
陳今也沒奢望過一蹴而就。
“至少那顆種子已經種下去了,久而久之,他們會接受他們的身份,也一定會接受。”
“因為他們不可能說自己是難民,不會說自己是最底層的貧民,生活中的不如意者……他們不會接受這些過去打在他們身上的標簽”
“他們會說自己是自由市人,是一名地球聯邦公民……這兩個稱呼顯然高大上多了,他們更樂意接受。”
“五年、十年……時間長了,他們自然產生了身份認同。”
“且由于自由市的特點,他們的上面沒有國家,沒有統治機構,所以會表現像純正‘地球聯邦公民’,更具有國際主義觀念,他們對地球聯邦的認同度,會明顯超過任何一個國家。”
“他們的視野更加寬闊,心胸更加開放,受到的束縛更小。”
“甚至,地球聯邦議會的議事長,將主要從自由市中挑選,從而更加讓人放心和信服。”
所以這就是陳今的第二個目的。
穩定器。
那三百多座的沙漠自由市,將成為地球聯邦這一機構的穩定器。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大型的國際性組織就是如此,成員越多,越是成不了事。”
“就像聯合國,除了搞搞維和,管些小事,那些大事一件都管不了,面對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無法阻止,甚至淪為拉幫結派的舞臺,嘴炮強者們表演之地……實在是有些Low。”
“地球聯邦看似要高級不少,但不是不可能淪為第二個聯合國。”
“M國這個國家的不確定性太高了,等朗弗羅一下去,不知道會選個什么東西上臺,不確定會不會又是‘退群狂魔’?甚至被開除出球籍的可能性都有。”
“總之得做好最壞打算,一切都有可能。”
而就算最糟糕的狀況發生。
地球聯邦,不會淪落到第二個聯合國的境地。
因為有自由市。
300多座的沙漠自由市。
別的國家可以不需要地球聯邦,唯獨自由市,不能沒有地球聯邦。
“地球聯邦是自由市公民們身份認同的來源,是他們榮譽感的來源。”
“一座城市的力量是有限的,站在整個星球的角度時,才能分享到很多的成就,從中沾一點光。”
“如果僅僅只是一座城市,那不過是資本家們賺錢的工具,只是他人眼中的‘財富’與‘資源’而已。”
“這個定位是尷尬的,產生不了認同,時間長了還會讓人憤怒,進而作出反抗。”
地球聯邦,則是他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他們獲取榮耀感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