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進軍宇宙號角,標志著星際大航海時代開啟的,為何會是一款普通電池?
能量密度接近汽油的高能3號電池。
為何不是能量密度更高的核電池、或小型聚變反應堆?
答案顯而易見。
核電池體積和重量較大,存在放射危險,除了大型航天器,很難安裝在較小型的太空裝置中。
高能3號電池的能量密度高,沒有輻射危害,安全性、穩定性更好,航天領域,應用范圍與商用價值更大。
而見時機已比較成熟,陳今也沒有浪費時間,當即就讓人宣布了星海科技的外太空開拓計劃。
面向所有資本和投資人,展示了星海科技在太空領域的勃勃野心。
主要是分為了三塊內容:
一個,《太空城市計劃》
“未來的五十至一百年,星海科技預計會在太空環境中,建造超過100座的太空城市、太空冶煉廠、太空工廠,移民超過1億的人口,成為太空城市里的常住居民。”
“我們用超級計算機進行過模擬,認為建造太空城市的成本,低于往月球、火星移民,付出的開銷遠低于改造月球、火星表面的環境。”
“原因是我們可以把太空城市,建造在環繞地球以外3.6萬只10萬公里的外太空軌道上,從而方面從地球或月球上搬運物質,節省大量的路途和時間。”
“而等太空城市建造完畢后,我們可以按照城市的功能,靈活部署,甚至利用城市自身動力系統或牽引裝置,將太空城市,整體轉移至火星軌道上空,加大火星的開發力度。”
“也可以轉移至小行星帶周圍,或木星軌道,就近開發那邊的資源。”
“我們認為除非某個星球上存在大量的水資源,否則改造星球環境的性價比,遠不如建造太空城市,這二者好比‘給地面鋪上地毯’與‘做一雙給腳穿的鞋’,后者的靈活性反而更高。”
“星海科技將全力走上《太空城市》路線,一座座的太空自由市,將在我們手中誕生。”
二個,《小行星采礦計劃》
該計劃打算生產超過100艘的、以核聚變作為能源系統的“采礦母船”,母船噸位超過200萬噸,搭載各類采礦、選礦、冶煉設備,主要是開采小行星中的礦產。
必要情況下,“采礦母船”會與綜合能力較強的“太空冶煉城市”進行緊密合作,加大資源的開采效率。
三個,進入太空旅游、太空運輸、太空醫療、太空冒險等等領域的業務,為用戶提供更安全周到的服務。
嘩……
星海科技的這些太空開拓計劃一經公布。
業內產生劇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