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挑中的房子是一個兩層小樓,歷史有一點悠久,是六幾年的建筑,紅磚樓。
它的產權也有一點復雜。
早年是公家建筑,出身于某個國字頭單位,但是這個單位后來被合并撤銷了,原單位人員離休的離休,調離的調離,這塊地皮和上面的建筑就被賣給某個外貿公司了。
外貿公司本就是特殊時期依托政策建立起來的,那個時期一過去,外貿公司也紛紛倒臺。公司倒臺了,里面的人卻并沒有全都調離,仍有一些人員留在公司的賬上找不到接收單位。
再后來,公司的債臺高筑,找不到接盤俠,連離退人員的醫療費和工資都發不出來,不得不開始賣地皮過日子。
其它的都賣光了,只剩下這一塊。有點太小了,當時搞開發的各大地產商們都看不上,單獨買它不值得,要買就最好把兩邊的地都買下來,連成一塊,這樣才好開發。
但是兩邊的地都好好的,一邊是九幾年蓋的七層小樓,十幾二十幢連在一起,在兩千年后房價一路攀升的現在已經不是早年的白菜價了。另外半條街則早就開發成了各種大樓,高低不一,因為都是不同年代蓋起來的,風格也都不一樣,當然歸屬權也都不一樣。
只剩下中間夾的這一幢很不搭的兩層紅磚樓。
能跟這幢紅磚樓相媲美的就只有后面那條街,有一半的紅磚樓,全是三層、四層的是當年建的家屬樓。
當年地產開發最熱的時候都沒有找到買家,現在地價已經上天,更找不到接盤的了。
當年的外貿公司現在只剩下一些職工關系還掛在別的地方,好給還剩下的下崗職工們發工資。這塊地皮倒是還握在外貿公司的賬上,但上面的房子是早就抵給別人還帳了。
但拿到房子的人也很糟心。收的時候是不得不收,拿到手了也發愁開發的事。推了重蓋,他沒那個錢,何況這么小,蓋又能蓋什么不推,租都不好租。
他這房子掛了有十幾年了,每回有人來看,他都認認真真的介紹。
“房子質量還是可以的,當年的建筑質量比現在好。”老板親自來談這個生意,不可謂是不認真,他還認出了陸北旌,不過他也不是娛樂圈的人,最多見面的時候夸一句“您的電影我特別喜歡”。但估計一部都說不上來。
老板帶著陸北旌慢慢看“里面是我重新加固過的,消防什么的都過關,變電器也是重新換的,水電管道都是重鋪的。”
樓有兩層,都是大廳,兩側有樓梯。
老板“以前租給別人開過咖啡店和劇本殺店,現在是都不干了。他們的裝修還是可以的,保存的也很好。”
陸北旌上下看過來,發現確實不錯。
首先,這里的洗手間是大洗手間,是早年大空間多坑的設計模式,老板重新裝修過,還是很干凈的。后面的咖啡店和劇本殺店都沒大動,現在改也很容易。
其次,房間里的大窗戶不少,自然采光非常好。咖啡店和劇本殺店都保留了這種風格,他也喜歡這種舊窗戶,特別是這里的街道很舊了,行道樹還是法桐,站在二樓往外看,窗外上就是森綠的樹冠和舊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