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顏舒燙著一頭小卷發,卷子整齊的攏在肩頭。
她的臉上用的是很明顯的粉,而不是粉底液,有很明顯的粉感,卻并不顯得夸張,雖然白,卻白得很恰當,面如敷粉,其實是個褒義詞,白色的妝粉敷得好,非常提氣色。
她的眉毛是剃過后重畫的,黑黑的、細細的、彎彎的。
紅唇火亮,腮紅打得也很重。
這樣的妝按說是重的,但事實上看起來卻不覺得濃妝,粉光脂艷,華麗得很。
她穿一件孔雀綠的旗袍,披一件薄羊毛披肩,腳下穿著絲襪和一雙黑色的小皮鞋,這種鞋好像叫瑪麗珍鞋
楊玉蟬穿的是女學生裙,就是民國最常見的學生裝,上襖下裙,上身淺藍,下裙深藍,穿一雙白色棉襪,再加一雙布鞋。
她就是普通上鏡妝,在鏡頭里看就是沒化妝,胸口別著校徽,梳了一條辮子垂在身后。
柳葦穿的是一件白色底,淺藍與淺紅色相織條紋的絲綢旗袍,白色襪子,粉金色小皮鞋。
張媽的頭發重新染了,雜灰雜白,梳得很整齊,在腦后盤一個發髻。她穿上襖下褲,上衣是黑色,下褲是深藍色,布襪子加黑布鞋。
四個人里,只有張媽和祝顏舒戴了首飾。
祝顏舒耳朵上戴一對珍珠耳墜,手指上有一只紅寶石戒指,脖子上帶一條長長的金項鏈,一只手上還戴著一只表。
回憶錄里只對這只表有過描述,說過它是勞力士。劇組肯定不能真搞一只古董勞力士過來,所以這只表應該是道具組的功勞。
其他的首飾就是劇組自己的發揮了。
柳葦對首飾配帶不太懂,就記得好像有個說法是不能戴雜了,要戴就戴成套的,是珍珠就全是珍珠,是寶石就全是寶石,是黃金就全是黃金。
祝顏舒這一套這么雜,應該是為了顯示祝家沒什么錢,湊不齊一整套的首飾了才這么用。
張媽是耳朵上戴著黃金耳環,手指上有一枚纏了紅繩的黃金戒指。一看就幻視了曾經見過的許多位老太太。
楊玉蟬身上的首飾就是她的校徽了,這也很符合姐姐的人設。
楊玉燕身上就是什么都沒有了。
回憶錄里,祝女士提過的她的首飾除了母親相贈的一對黃金耳飾和一條金項鏈之外,全都是她的丈夫送給她的,有一串珠子,一個手表,一個訂婚戒指,還有一根鋼筆,一個粉盒沒有粉餅。
唉,看來祝家真的很窮啊。
柳葦感嘆,有錢人窮了以后跟窮人也沒什么區別。祝家就是這樣。
這樣一排人站在一起,顯得只有她仿佛是比別人多吃了兩袋肥料。
王導早就想好了,先指揮柳葦坐在沙發上,再讓祝顏舒站沙發一邊,張媽站祝顏舒側后方,楊玉蟬站在另一側,更靠近鏡頭一點,這樣顯個頭。
柳葦就盤腿塌肩托腮,其他人都是好好站著的,就她坐著,還不肯好好坐。
搶鏡,這是搶鏡。
不能怪她,這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