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會結束,各干各的去。
王青山還是比較掂記石磊拍過的內容的,聽說三組的最近在趕夜戲,他也不打算現在把劇組的人再叫起來發表講話,就去剪輯室,要求看一看石磊最近拍過的內容。
有拍攝計劃表,有分鏡本,不用先看片,只看表就能看出石磊最近在拍什么。
王青山看了看表,再看了看分鏡本,眉頭越皺越深。
費丙湯也不放心,過了會兒自己也過來了。
巧了,孫導也不放心,也過來了。
三個人在剪輯室撞上了。
一看王青山的表情,另外兩人也不用多說,各自找椅子坐下。
孫導有自己的工作習慣,她把自己的副導也帶過來了,讓副導去找素材,現在就開始審。
孫導“我倒著審吧,先從最近拍的開始看起。”
然后就戴著耳機,開始放素材。
她的副導也戴上耳機,一邊放素材,一邊打開時間表,準備記下剪輯時間
費丙湯不懂這個,他就不搗亂,就看王青山他們干。
王青山從頭開始審拍攝計劃,看三組每天都拍了什么內容,是劇本里哪一部分的,都是什么人物的,是分鏡本中的那一部分。
石磊自己也畫了分鏡本,他就對照著看。
看來看去,他的眉頭又漸漸放開了。
他明白了。
石磊不是故意搗亂,而是他想拍的是一部偶像劇式的電視劇。
他對這個劇的理解更偏商業化。
只能說他跟王青山的想法不同。
王青山是想拍出一部更有歷史記錄片感的電視劇,因為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更多的是希望從真實人物的身上去投映那一段歷史。
所以他的拍法是更接近去描繪回憶錄中的那些人物。
石磊的做法就是縮小觀眾不愛看的部分,放大觀眾會感興趣的部分,殘酷的戰爭只是做為點綴出現的。
這樣確實更商業,因為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未必是想接受一場教育,假如拍得太寫實,觀眾觀看也會覺得壓力過大而逃避的。
電視畢竟是一個娛樂工具,它不是教育工具。
關于這個劇的娛樂性與真實性之間的矛盾,也確實是劇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能不能在兼顧歷史的前提下,拍得讓觀眾喜歡呢。
這也是陸北旌和柳葦能做為男女主角入選的原因。
選擇他們倆做為主演,這就是對商業性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