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電影節本質上是為了推廣韓國自己的電影,自從韓國確立了以文化立國的方針之后,不止是女團男團愛豆們在這個政策下一路乘風破浪,韓國電影人也在韓國政府的扶持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
年八月“不過我覺得他們開頭有點走偏了。”
柳葦點點頭。
這是一個有點意思的現象。以電影出名的好萊塢當例子,奧斯卡一直以來的評選標準就是悲慘和痛苦。男女明星們不扮丑不扮老就不可能得獎,一定要挖掘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才行。
這是最出名的審丑了。
不過美國有政治正確這桿大旗,所以它們自己玩這一套還是挺正常的。
可歐洲其他國家也跟著玩這一套就有點傻呼呼的了。
柳葦在課上簡單學了一遍歐洲電影史之后覺得歐洲各國大概是被美國的文化給軟殖民了。
總之,丑化自己來取得藝術上的成就,成了電影人的共同追求。
她自己就是演員,很清楚演戲是怎么回事。這不是現實,而是單獨選擇一方面來放大。現實是更多元的,電影這種文化載體受限于時間和人物,它就不可能表達多元,它就是單一的,為了給觀眾強烈的沖擊感,留下足夠的印象,它勢必需要放大刺激。
韓國電影目前在外國讓人有印象的影片就沒有一部是講韓國好的,全是在講韓國壞的。如果有外國人單純從電影來了解認識韓國,他對韓國的印象肯定會更單一。
雖然年八月覺得這些韓國導演鉆牛角尖了,但是她做為一個外國人,就不多發言了,最多跟朋友罵一罵貶一貶,順便看好自己的演員別讓她被韓國導演拐跑。
看看韓國電影都這種風格,你可千萬不要去拍他們的片啊拍不好的
既然是推廣韓國電影的電影節,雖然叫國際電影節,但其中大部分獎項是單給韓國電影列的。只有兩三個是給韓國以外的電影的。
年八月瞄準的是亞洲年度電影人獎。
獲獎者當然是柳葦。
這部電影在投拍之時就已經確定了,是要捧她。
方芳就是為了這個目標才投資的。
年八月也是在談妥了之后才簽合同的。
所以幸福小區這個電影全部都是為了捧女主角來設計的。
從情節到立意,從人物設計到劇本設計。
全片其他人物都是配角,配角的人生是固定的,沒有遞進,他們的人生從開始就被注定了,觀眾不用看到最后都知道他們會是什么結局。
只有女主角不一樣,觀眾在看到結局前會一直被她的命運牽動,她會怎么做,會怎么選,眼前是死路還是活路,她吸引觀眾看下去。
國內的版本會讓觀眾為女主角嘆息,悲傷,同情。
這個參加電影節的版本是為了讓觀眾為女主角振作,為她鼓掌歡呼。
哪怕她選了一條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路,但觀眾在看到最后時也會為她小小的鼓一下掌的。
干得好
非常棒
我非常感動
女人的力量啊小看女人是會有報應的
被所有人看不起的妻子獲得了成功
妻子永遠是家庭里的最底層,所有人都公然欺負她,她最后成功報仇了,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局
漂亮的妻子不應該有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