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覺得重映版不同,說不定會有人感興趣
年八月說“導剪版最好等個三四年大家都忘了再放出來。”
藍光碟已經定好發行了,就是發行日期比較晚,定的是三年后。
年八月“這三年我怎么著也要再搞兩個獎回來。”
她是才知道年導的野心這么大,一部電影要得多個國際大獎才滿意。
這才就影帝影后的世界嗎。
比正常拍戲演戲還緊張的樣子。
不過這都跟她無關,她是演員,演戲就行了。
目前除了史導給的那個百合本之外,還有另一個本,就是陸北旌寫的劇本。
他真的把劇本寫出來了,但是內容太不商業了。
在她看來,他寫的這個本子可以叫我的前半生,寫的就是他小時候的事,不過切入點是從父母輩開始的。
他的父母輩都是七零后,做為第一批獨生子女,他的父母輩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要靠自己,要努力學習,要建設祖國。而且由于祖輩大多數都經歷過那個動蕩的年代,都算是擦到了那個年代的尾巴,經歷過上山下鄉和恢復高考,祖輩都相信學習能改變命運,父母輩也是這么做的。
他的父母都留在了上學的城市,北京。兩人都沒有回家鄉,所以幼年的他是個標準的鑰匙兒童,父母都上班,他放學自己坐公交,自己回家,自己泡泡面吃面包。他不是祖輩手里的小太陽,等到父母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接到北京贍養的時候,他已經是初中生了,為了給家里騰出空間,他開始了住校,他對祖輩的印象就是他們都已經生了老病,長期吃藥,需要定時往來醫院,家庭負擔加重。他不討厭祖輩,他很喜歡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對他的疼愛。但他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又老又病,他們認識的太晚了,沒有留下多少美好的回憶。
到他大學時,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繼過世。
家庭負擔減輕,父母松了一大口氣。
悲傷輕飄飄的,風一吹就沒了。
他突然之間就長大了,父母猝不及防。
而當他成為一個成功的演員之后,父母突然之間就老了,他同樣猝不及防。
他和父母就像是兩條平行線,總是在回頭時才能看到對方。
他把這些寫成劇本,倒敘式的,從兒子要結婚開始,兒子回家,發現父母老得嚇人,親子關系之間冷淡中又夾雜著愧疚,想親近卻兩邊都不習慣,彼此客氣的發瘋。
然后分三段倒敘整個故事。
從大學,到初中,到小學,最后是年輕的父母剛剛畢業找到工作,意氣風發的回家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說“爸媽,我畢業了,我找到工作了,我可以留在北京了我要結婚了”
和開頭的父母一樣年輕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驚喜極了,他們快樂的面孔構成了結局時的定格。
文藝性有。
商業性等于零。
觀看性很低很低。
她懷疑這部電影會是電影院的一周游,就是上映一周就可以下映了,然后找央六說一說在央六放,從此就留在央六的片庫里,時不時的拿出來放一放就行了。
但他寫得很認真。
劇本寫完,分鏡有了,美術設計也順便做了,連演員還沒去找人家談都已經寫好擬邀請的演員表了。
她艱難的對他說“沒什么商業性,但如果你想拍,也可以。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這個本子。”
陸北旌點點頭“我知道它不會太受歡迎。”
她問“要不要我給你客串一下拉拉票房”
陸北旌搖頭笑“不用,我都不打算演,這里的演員全請別人,我不自己上,我就導就行了。”
她說“好,到時我們一起去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