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來說,是把所有人的認知都提高到一樣的水平容易,還是管理這些文化載體容易顯而易見。
國家在這方面就像是慣孩子的家長,人民就是他的孩子。孩子記錯了,那肯定不是孩子不好,是有人把孩子帶壞了。所以各種文化載體都覺得頭上的緊箍咒越來越緊。
陸北旌“因為他在報完警之后就沒有反抗了。”
張編劇“什么意思”
梁平懂了“他追著車來到這個罪惡的村莊后除了跟蹤之外什么也沒做。”
陸北旌拍桌子“對。他什么也沒做。”
聽到有犯罪就馬上去報警了,那為什么親眼看到犯罪卻什么都不做呢
張編劇也懂了。
主要人物的行為邏輯沒有連貫男主角的行為邏輯有了斷層
他也接上了,說“可以讓喬野有點掙扎,比如他一開始是想做點什么的,比如給輪胎放放氣啊。”
梁平目露欣喜的看張編劇,還親自給他倒了一杯水。
為什么他愛用張書山
因為在大多數影視編劇中間,張書山是有點才華的。
他是真的有才。
就是人有點懶。
不拿鞭子趕著,他就給你應付差事。
你催著逼著,他可能就會冒出點才氣來了。
不能讓喬野上來就下毒,這也太嚇人了,要有個心理上漸進的過程,行為上也要給他設計幾個遞進的環節。
接下來,梁平、陸北旌和張編劇就坐在一起給喬野編故事。
比如他剛到這座村莊,從小孩子嘴里聽說他家豬圈里關著一個人。
張書山給喬野設計的第一個動作是“尾隨,偷窺,趴墻縫。”
翻譯一下就是尾隨小孩子到他家,趴人家家墻縫上偷窺,看到小孩媽媽洗澡之類的。
梁平點頭“行,挺好。”
陸北旌“”
陸北旌為了挽救自己的形象,做出努力“洗澡那一節刪掉,前面可以。”
梁平“我也不會真浪費一個鏡頭拍一個女人洗澡,這樣,你到時表演出來就行了,看到一半跳下來跑掉之類的,臉再紅一點。”
陸北旌“你是生怕不夠糟蹋我的。”
于是,陸北旌經歷了偷窺逃走,偷扎人家車胎以便搭話,砸人家玻璃好判斷家里有沒有人在,等等一系列小流氓行徑。
張編劇“這樣,你在這家門口畫一個x,表示這家有狗”
梁平攔住“等等,這成小偷踩點了。”
陸北旌“我沒別的意見,我就是擔心過不了審,你們悠著點給我安排。”
三人商量到張書山躲洗手間馬桶上睡覺去了才暫停。
然后第二天繼續。
柳葦只跟著陸北旌拍了一天的戲就發現陸北旌的戲也停了。
但其他組的戲都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