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很有眼色地蹲到他面前。
趙虎頭悄悄在他耳邊說“看到那邊的那些砍下樹枝么,到時,那些樹枝會放到墻角曬干做柴火,那樹上的白色的斑塊,是蠟燭,你把那些蠟塊取下,用熱水煮化,水面上就是臘塊,拿去給你父親就是。”
那小孩一臉驚訝地看著他。
趙虎頭平靜地說道“信不信隨你。”
說完,便驕傲地走了,深藏功與名。
來這里兩三年了,他還是知道的,如今的宋朝還在用貴重的蜂蠟,白蠟蟲還沒有開始大規模養殖,如今的蠟燭價格高達五百文一只,那十貫錢看著多,也不過就是二十只蠟燭的錢。
那顆女貞樹上的蟲臘,與其放在那當柴燒,不如拿去扶個貧,日行一善了。
想到自己做了件好事,趙虎頭心情變得明媚,哼著歌兒繼續游蕩在庭院里。
趙家的別院極大,有靈禽珍木,奇花異石,雖然老爸敗家,把每年朝廷給他的一萬貫公差錢都拿去買珊瑚,但母親是西北軍大佬種家的女兒,杯酒釋兵權后,朝廷雖然在權力上對武官極為苛刻,在給錢上卻極為大方,各家武勛們有一個算個,都是家財萬貫,良田萬頃,母親的嫁妝自然也是極盡豪奢。
繞過一處兩三畝的方塘,賞玩了一會荷花,趙虎頭已經到了院墻處。
聽到一陣風鈴響聲,他一抬頭,便見圍墻上有一木匣,匣邊有鈴鐺,一名仆役上前,從墻上拿下一個木匣,又從其中拿出一個一個嬰兒
趙虎頭心中疑惑,便看向婢女山水。
山水給小公子解釋道“本朝大戶人家和廟宇若是愿意收養棄兒,就會在外墻上設一個機關,打開機關時放個箱子出來,大家就知道這里可以收棄兒了。把棄嬰放進箱子推回墻里時便會響鈴,里面就有人來查看了。這是官家認可的德政,育嬰從此就和父母沒有任何關系,父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回孩子。”
趙虎頭點頭,覺得這很仁義了。
這大宋也不全是缺點,還是會給窮人活路的嘛。
回房時,母親的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過幾天,她與州城的幾個手帕交和聚會,會去密州城的超然臺做詞吟詩,可以帶某個成天想要出去玩的小孩子一起去,但是要看小孩表現的好不好。
趙虎頭大喜,熟練地去母親懷里要親親,要抱抱。
種氏滿意地抱起小兒子,她家崽兒什么都好,就是不愛撒嬌,但畢竟是孩子,怎么斗的過母親呢
七月雨,來勢急。
山東密州,臨近黃海,雖然風雨甚多,卻也少見這般的大雨,一隊車馬為避風雨,躲在了一處廢棄小廟中。
一名扎著兩丸子頭的小孩穿著虎頭鞋,戴著長命鎖,從馬車上跳下來,惹得身后的母親忙呼虎頭慢些。
小孩走在這廢棄的小廟里,呼吸著帶著灰塵的空氣,凝視著掛滿蛛網的神像,面露好奇“娘親,這是哪家神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