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在兒子一連兩天地少見撒嬌哀求下,趙仲湜終于答應帶著兒子一起去市舶司開開眼界。
種氏正忙著蠟園的事情,沒有一起去,她最近需要開辟山林,尋找樹苗、采集蟲種,完全脫不開身。
因為趙仲湜每年都會去幾次市舶司,所以家里的車隊非常熟練,要帶的人手財物,需準備的馬車,沿途進入驛站的文書一個都不少,雖然有小兒子強烈要求,但趙仲湜依然拒絕了兒子單獨坐一駕馬車的想法,準備在路上無聊時好好考教一下兒子。
趙虎頭反抗失敗。
于是
“詩經,背到哪里了”
“背到國風秦風的車鄰了。”
“不錯,背給聽聽。”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
“把王風隨便背一首我聽聽。”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不錯不錯,吾兒甚是用心,為父要獎勵你一串珊瑚,來,給爹爹打個滾兒”
“我不要你的珊瑚”
“長者賜,不可辭,來,先讓爹爹抱抱別板著臉啊,笑一個”
趙虎頭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下嘴角,一臉不和你一般見識的神情。
那萌萌的樣子讓趙仲湜哈哈大笑,感覺一路都不無聊了,下次也可以帶著虎頭,他的兒子真不少,但沒有一個像虎頭這樣可愛,玩孩子就要趁小,否則等他長大了,就不好玩了。
趙虎頭一時水深火熱,好在,市舶司所在膠西縣離州城不過百里,若是車馬快一點,一天就可以到達,就算趙老爹一路拖延,走走停停,在第三天中午,還是到了。
趙虎頭還是第一次來市舶司,做為北方唯一的一個通商港口,它坐落在一個叫板橋鎮的地方,這里臨著大沽河在青島港的入海口,算是一處“僑區”,有大量的外商在此置地定居,極為繁華。
大宋河北、西北的貴重貨物,大多數會在這里中轉送至南方各港,東南的海運貨物會在這里的卸貨,阿拉伯、印度、東南亞運至大宋的商品,常常也會在這里轉運至遼國上京,高麗、日本的海船更是把這里做為第一站。
按趙仲湜的說法,隔壁登州一年財稅只有五千多貫,而密州靠著市舶司,每年能有三萬六千多貫的收入,這還不算其中博賣的收入。
“什么是博賣啊”趙虎頭虛心請教。
“博賣,就是有的貨物只能賣給朝廷,然后由朝廷專賣,就如象牙、賓鐵、珊瑚、瑪瑙、乳香這些,都是只能按固定的價格賣給市舶司,由市舶司銷售,不允許私下買賣。”趙仲湜提起這事就很難受,“就算如此,最好的珊瑚,也是買不到,那是要給官家的。”
若是私下與海商購買,就是大罪,超過一百文就問罪,哪怕他是宗室,一樣少不了麻煩,所以他才起了自己出海的心思。
趙虎頭若有所思。
“走,爹爹這就帶你去看個熱鬧。”趙仲湜也不提先去落腳,才一到鎮上,就抱著兒子走進了市舶司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