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眺目遠望,發現山上全都是黃色的竹子,層層疊疊匯聚在一處。被風一吹,仿佛水面一般,蕩起層層波浪。
易凡望著那黃色的竹子,說道“我聽幫中有人說起過,竹子葉子變黃就是要枯死的征兆啊。不對,應該說,枯死的竹子才是黃的,難道這漫山遍野的,都是枯死的竹子”
“可這山上那些不像是枯死的樣子。”沈璃指著山上說道。
“先找個地方吃飯,問問這些竹子,順便問問柴家怎么走。”李沐沒有糾結于他們爭論的問題,他帶著兩人向前走去。經過七天時間,易凡和沈璃身上的傷都已經痊愈。所以他們都各自背著自己行禮行走。
三人找了一家客棧吃飯,對于吃食方面,易凡比李沐講究得多。
易凡在客棧里點了一道頗具當地特色的黃竹筍。說來也怪,李沐之前只聽說過春筍冬筍,還從未聽過秋天的秋筍。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本地黃竹與別處的不同之處。這黃竹枝葉全是嫩黃,若是開花時節,才會變成嫩綠。而變成嫩綠之后,就離枯死不遠了。而且黃竹出筍時間也與別處不同,往往在八九月份出筍。
黃竹筍不是黃的,剝開包衣,里面的筍是黑色的。于是這盤黃竹筍炒肉,也是黑乎乎的一盤。
沈璃有點嫌棄地用筷子夾起一塊黃竹筍,問道“這能吃嘛”
易凡早已夾了一塊放在嘴里,含糊道“很不錯啊”
李沐笑著看了沈璃一眼,也夾起一塊嘗了嘗。發現易凡說得沒錯,這黃竹筍嘗在嘴里微微有些泛苦,但是若是慢慢咀嚼,就有一股鮮味開始彌漫在口中,然后愈嚼愈甘。
三人吃著飯,李沐趁著小二上菜的機會,挑起話頭問起了柴家的事。柴家在這延祥縣也算是大戶,就算放眼黃竹郡也是排得上號的。所以小二也是張口即來。
問過小二之后,李沐才知道自己也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柴家大少要在這月十六娶親,而今日已是十五,整個延祥城早已陷入了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之中。
說起柴家大少,小二是贊不絕口。柴家大少名為柴牧榮,雖然柴家家大業大,但是柴家大少全然沒有紈绔之氣。相反,柴家大少平日里待人和睦,力主為富一方,造福一方。延祥城中周圍男女老少都是交口稱贊。
延祥城中原本有位出名的老學究楊先生開私塾教書,不過楊先生年邁多病,精力也有所不濟。柴家大少知道之后,派人修繕了楊先生的私塾,把它擴建成了書院。由他出錢,讓楊先生當書院山主,然后又請了外地來的教書先生教習。
不僅柴家子弟可以在此讀書,城中適齡兒童,只要有想學的,交一些束脩就可以來讀。家中貧窮的,可以先向柴家借些學費,等到今后成才,或者是賺錢了,再來償還。柴家收取的利息很低,所以這成了造福鄉里的一大善事。
這件事,當時勝州府也有過獎賞。
除去書院這件事,還有延祥縣城中的取水問題,也是柴家所解決的。
延祥縣坐落于山中,取水全靠山上大溪,但是有一年大旱,山中溪水枯竭。城中人用水成了難題。為了解決這事,縣衙決定發動民夫,在山上挖掘水井。柴家第一個響應,捐出了一大筆錢,用于水井勘探和挖掘。
還有開設賑濟院,收養孤寡;災年開倉壓米價,布施救濟,等等等等。一樁樁一件件,小二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雖然李沐知道這種事情,寧家在整個勝州明里暗地里做得更多,但是對于柴家的義舉也是抑制不住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