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摸著下巴,身在涯城,他倒是也聽說過一些朝堂軼事。郭家父子舉賢不避親,共事刑部,也算是一段佳話。只不過,這個郭家的二子郭春陽,李沐倒是沒有聽說過。
現在的情況,李沐心里如同明鏡一般。娉婷郡主擺明了是要羞辱,玩弄自己。若是不從,娉婷郡主恐怕會立即翻臉,進一步講,怕是還沒當幾天的門客都當不成了。
東山郡王把自己從大獄之中提了出來,李沐感激的是這一點,所以答應了東山郡王在府上做門客。至于王府門客這個身份,李沐其實也沒有太看重。帶著這樣的想法,李沐心中的脾氣上來了,她娉婷郡主能翻臉,他為什么不能翻臉
郭春陽的話傳了出去,很快就有兩個侍衛走了上來。那兩個侍衛身穿兵甲,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顯露出一分殺氣來。李沐低頭看了一眼,他身上汗毛竟然不自覺地豎了起來。這兩個人給他的感覺,十分危險。
李沐略略一愣,但是絲毫沒有懼意。開玩笑,雖然不知道這處莊子是什么情況,也不知道那兩個人實力如何,但是別忘了,這里是水榭只要有水,那么,便是李沐的主場。縱使不敵,李沐還有退路。
李沐唯一擔心的是尚在大獄之中的沈璃,除此之外,哪怕東山郡王要對付他,他也有底氣逃出涯城去
李沐已經做好了動手的準備。
這個時候,娉婷郡主身旁的娜姐姐忽然說道“春陽,萱萱,在這里動手可不太好吧。陶公子可不喜歡他的宴會沾上煞氣。”
她話音剛落,就聽一個聲音說道“吳小姐說得在理,這里可不是陶家大院,而是徐家的別院。在這里可以不給我陶然面子,但是,徐世子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吧”一個白衣公子哥走了出來,那容貌豈止是一個豐神俊秀。
“陶國舅與家父乃是舊識,陶兄與我也是故交,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這不是生分了嘛”一個李沐耳熟的聲音響起,然后,李沐瞪大了眼睛。李沐自認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可處之淡然的表面功夫,也算是爐火純青。但是李沐看著眼前出現的人,他是真的吃了一驚。
說話的那人,竟然是曾經有過兩面之緣的聽風軒繼承者徐之雷。見到他的一瞬間,李沐也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覺得這個莊園有些熟悉,那是因為他來過這里
徐之雷笑著面對眾人,然后跟著陶然走到了李沐和娉婷郡主面前,“我就只是一個借場地的房東,借著陶兄結交下朋友而已。大家還是按照陶兄的規矩辦事,不用在意我。”
娉婷郡主看著陶然,陶然是當朝陶國舅的幼子,說起來,是當今圣上陳驍的小舅子。然而徐之雷,那就更了不得了。娉婷郡主陳萱乃是東山郡王的女兒,東山郡王是皇帝封的郡王。而徐之雷卻是當朝唯一的異姓王徐遼的次子
“陶哥哥,我可沒壞你規矩哦。”娉婷郡主換了一幅臉面,變成了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李沐總算是見識到了她在外的演技,其演技之高,變化之快,李沐生平所未見。但是李沐現在沒空感慨,因為他看到了徐之雷,聽到了別人對徐之雷的稱呼。
世子,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稱呼,得是王爺之子,才有的稱謂。本朝乃陳姓,徐之雷姓徐,那么也就只有并肩王徐遼了。想到這里,李沐暗暗嘲笑了一下自己,他竟然沒有早點將徐之雷與并肩王徐遼聯系在一起。
徐遼名義上統領樞密院,但是這也只是個名。現在樞密使乃是大將軍白凡在任,徐遼已經很久沒有過問了。最開始連宗師堂也歸屬樞密院之下。但是在龐恭的改革之后,宗師堂歸入了刑部,政事堂和樞密院共掌。這樣一來,徐遼大部分時間,就是安安心心當自己的安逸王爺。
徐家有二子,嫡子徐之森,次子徐之雷。難得的是,二人從未傳出什么不合。或許是東山郡王的先例在前,徐之雷醉心于江湖山水美女,自懂事起,便沒顯露過什么政事權位上的抱負。倒是他大哥徐之森,自幼展露天賦,聰慧過人,被早早當做并肩王的繼任者來培養。
所以,在外名氣最大的,是徐之森。在涯城聲明不顯的,反而是徐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