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踩著濕漉漉的青磚進入燈火輝煌的武德殿,殿內原本有些喧囂的聲音瞬間寧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他身上,這些目光的含義頗為復雜,有的羨慕、有的嫉妒、有的敬佩、有的厭惡人間百態,不一而足。
時至眼下,縱然是素有“軍神”之稱的李靖,在對于戰局的影響之上也遠遠不及房俊,畢竟李靖引兵駐守春明門之外威懾各方門閥、駐軍,對于太極宮內的戰事鞭長莫及。
可以說中樞之存亡、陛下之生死,皆系于房俊一身。
如若最終平定兵變、剿滅叛軍,房俊居功至偉,放眼朝堂,除卻李勣之外,再無一人可與其并駕齊驅,即便李勣,其圣眷也遠遠無法與房俊相提并論。
群臣的目光有些恍惚,他們大多親眼見證了房俊從率誕無學的紈绔子弟一步步成長為朝廷重臣的過程,現在又要看著房俊穩穩當當的踏上“權臣”之路,自是感慨萬千、心潮起伏。
李承乾看著房俊穩步走上大殿,目光欣慰,卻也有幾分復雜。
身為君王,誰能不在乎皇權永固、手執日月呢對于一個“權臣”的出現必然是心中抵觸的。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距離父皇的英明神武差距甚遠,想要當下這樣一個并未得到所有人擁戴的局勢之下坐穩皇位,就勢必要倚仗那些雄才偉略的臣子。
既然“權臣”勢不可免要出現,自然還是讓房俊去做“權臣”更讓他放心。
一個對權勢并不熱衷、一心只為了帝國基業穩固的臣子,足以幫助他渡過這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同時,將帝國發展壯大,至于以后會否產生隔閡、分歧,留待日后再說。
“微臣覲見陛下。”
看著房俊渾身甲胄一揖及地,李承乾擺擺手“二郎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多謝陛下。”
內侍急忙搬來一個凳子放在殿上,待到房俊謝恩之后入座,李承乾問道“衛公已經派遣李大志率領太子左衛率奔赴玄武門,眼下戰事尚未結束,不知武德門外戰況如何”
玄武門的安危影響著整個太極宮的戰局,一旦玄武門失守,李、劉二人的叛軍不僅可以自玄武門直入太極宮攻伐右屯衛后陣,更會使得整個關中的局勢發生劇烈變動,那些一直冷眼旁觀、躍躍欲試的駐軍、門閥必然群起響應,蜂擁而來。
到那時,李靖、薛萬徹兩人將被死死牽制在長安城外,武德殿的戰事只能依靠房俊及其麾下右屯衛。
若是戰局不利、不能抵擋尉遲恭、李道宗的叛軍,那李承乾只能由密道撤出武德殿,在李靖、薛萬徹護衛之下向河西撤退,但右屯衛勢必要全軍覆沒于太極宮內。
房俊面容淡然,沉聲道“陛下放心,叛軍雖然攻勢猛烈,但局勢尚在掌控之中。不過據微臣估計,玄武門必然安枕無憂,李、劉二人皆乃志大才疏之輩,其麾下兵馬戰力不足,定然難以抵擋李大志的猛攻,唯一還算有幾分戰力的右驍衛又被盧國公拖在咸陽橋,想必距離覆滅之時也不遠了戰局對于叛軍越來越不利,很可能采取極端做法孤注一擲,決戰之時,大抵就在今晚。”
言罷,他看向一側的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