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知溫大小姐可有考慮過,在開設的課程之中再增設醫術一科”
寧鶴來之前是有仔細打聽過的,如今云川書院增設的特殊課程還只有三門課,并沒有任何與醫術相關的課程。
“寧大夫的意思是”,雖然說溫棠已經猜到寧鶴提起云川書院,那么他接下來的話定然是與此有些關聯的,但此時聽到寧鶴的話還是大吃了一驚,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寧大夫是打算要到我們云川書院開一門課、傳授醫術”
寧鶴要來云川書院,那自然是不用考慮,溫棠肯定是一百一千個歡迎的。寧鶴這樣神醫愿意進書院,那是她們書院的榮幸。
要是有寧鶴這個神醫進書院做活字招牌,還愁招不到學子嗎肯定不會像之前招生那樣冷清,怕是到時候云川書院的門檻都要被人踩破,要想裝下那些學子,還得先將云川書院擴建一番才行。后山西邊好像還有一大塊空地,倒時候可以買下來,用作擴建之所,除了修建學舍之外,還可以留一部分用作小的藥田、種植些常用的藥草之類的,也方便這些學醫之人平日里學習取用。
因為寧鶴的一句話,溫棠的心思瞬間都飄遠了,未雨綢繆地想到了一堆有的沒的。
寧鶴思忖片刻,搖了搖頭,“倒也不能這么說。”
溫棠腦子里閃過的念頭瞬間梗住,什么意思,他剛剛不是還說增設醫術課嗎“難道寧大夫不打算來授課”
“我出門問診的時候居多,恐怕抽不出這么多的時間每天授課,一個月至多也只能抽出三四天時間,反倒容易耽誤了課業,倒不如另外找合適的大夫授課。”
寧鶴這么一解釋,溫棠倒也能夠理解。的確,像寧鶴這樣妙手回春的大夫,排隊等著他看病的人一波接一波,讓他到書院來當授課夫子的確不太現實。畢竟,治病比授課要緊多了。
不過若是沒有寧鶴這么個活字招牌坐鎮,在書院開辦醫術課多少顯得雞肋了些,畢竟這城中的醫館藥鋪那么多,別人為什么要來她們一個書院學習人命關天的醫術呢怎么聽怎么不靠譜的樣子。
溫棠想了想,奇怪道,“寧大夫怎么會想到在書院開醫術課,自己開辦醫館豈不方便些。當然,若是寧大夫是因為手頭的錢不夠開醫館,我可以先借一筆錢給寧大夫。”
事實上,寧鶴這兩年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自己開設醫館。寧鶴走南闖北這些年,到過不少地方,也遇見過各種各樣的病人,有許多原本不過是些發燒咳嗽的小病,卻被當地庸醫或是路過的半吊子游方大夫所誤診,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有不少最終不治身亡。若是能遇上醫術好些的大夫,這些病人倒也不至于白白丟了性命。
其實寧鶴起初只是打算寫一本醫書,將自己畢生所學記載在冊,即使庸醫也能夠根據醫書對癥下藥,有據可考,減少誤診。只是這醫書編纂起來頗廢時間,為了避免誤人子弟,需要搜集各種常見類型的病癥進行逐一試驗,確保藥方劑量完全無誤,并將相對應的禁忌經過研究之后一一記載在冊,以免藥性相沖。編纂醫書的工作量瑣碎卻十分龐大,即使寧鶴除了尋找各種不一樣的病癥治病之外,將空余的時間都花在了編書上面,也不過是剛剛完成了醫書的冰山一角。
可以預計的是,照這樣下去,少說要花上三十年的功夫,寧鶴才能完成這么一本醫書。再等到這本醫書傳播開來,能夠為人所知所用,恐怕也已經是百年之后。
相比之下,倒不如像其他同行一樣,開一間醫館,廣收弟子,反倒更容易將醫術傳授下去。
但一來寧鶴自己手上的錢還不夠,二來則是寧鶴時不時要出門給人治病、一個月有半個月都在外頭看病,還要花費許多時間在編纂醫書一事上,抽不出其余的精力來管理醫館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