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溫棠如今聽姜如萱問起鋪子的事情,按照官府對外的說辭含糊兩句帶了過去,將話題轉移到了書院女學子們學醫的事情上。
三皇子那邊既然步步緊逼,進京之事十有八九是拒絕不得的。
這樣一來,在她離開揚州城之前,最好是能夠將學醫的具體規定章程確立下來,也好方便顧云瑤和姜如萱她們接手后面的事情。
畢竟姜如萱大部分時間還要呆在江州城習醫問診,也不可能經常往返于江州和揚州之間。
姜如萱對于這件事可謂是十分的興致勃勃,聽起此事便把先前的問題也扔到了一邊。況且如今溫家鋪子的事情也已經解決了,她操心好像也沒什么太大的必要。
早在從江州城回來之前,姜如萱已經將這件事與寧鶴仔仔細細探討過一番了。
沒辦法,以姜如萱如今粗淺的本事,自己尚且沒有學成出師,哪里有本事教的了其他人,那完全是誤人子弟。
所以這教人的活兒,自然是要落到精通醫術的寧鶴頭上。畢竟,除了寧鶴之外,也少有大夫愿意教女子習醫的,寧鶴這樣的算是極為難得的了,更何況他醫術高超,自然是最佳人選。
寧鶴原本就有開館著書將畢生所學醫術傳承下去的打算,只不過礙于手上事情太多,抽不出太多的時間來。
如今聽說溫棠打算將書院女子送來學醫的事情,同姜如萱商議一番之后,倒是冒出個想法來。
正好這次姜如萱回揚州,便由她代為轉告給溫棠。
“寧鶴的意思是,若是書院課程不忙的話,可以先給她們增設一門醫術課,請一位精通藥理的大夫來教學,先教些基礎的醫理知識,也好打個基礎。這樣一來也能省下不少時間,將來這些孩子們跟著習醫問診也更方便上手。溫姑娘,顧姑娘,你們看這樣可好”
有關于習醫之事,溫棠這個門外漢自然是不如寧鶴熟悉的。那些小孩子們不用參加科舉,平日里跟著顧云瑤識文斷字,學業實則算不上繁重,添上一門課倒也無妨。
溫棠問過顧云瑤,聽她也同意,幾人便將這件事情快速確定了下來。
“這教學大夫的人選,寧大夫那邊可有推薦的”溫棠她們自己去街上聘大夫,相比之下,定然是不如寧大夫這個內行人推薦的人選靠譜。
姜如萱點點頭,“寧鶴有位師伯前年從太醫院辭了官之后,因腿腳不便一直賦閑在家,寧鶴這次托人捎了信回去問問他師伯的意思。”
溫棠和顧云瑤聽說寧鶴那師伯竟然是曾在太醫院任過職,一時間都有些啞然,沒想到這位寧大夫一出手就是請了這么一位高人。
這回還全是托了寧大夫的面子,要是她們自己去找,就算她們給的月錢再豐厚,這樣的人豈會缺那點錢,恐怕也是不愿意來書院授課的。
要是當真將人請來了,那報酬自然是要往豐厚了給的。
溫棠倒也不是不舍得那些錢,只不過,這么一位大人物來教這些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豈不有些大材小用了
姜如萱卻是振振有詞,“這基礎要打扎實,自然是要找名醫來教學更好,要是這一開始起步打根基就叫有些半桶水晃蕩的庸醫給耽誤了,以后還不知要橫生出多少麻煩來,反倒白白誤了功夫。”
溫棠沉吟片刻,仔細論起來,的確也是這么個道理。
姜如萱說到興頭處,還拿自己做例子,“你看我,要不是跟著寧鶴,哪能這般進步神速。若是當初跟著其他醫館的大夫習醫,恐怕今日連藥草都不一定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