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高三的寒假并沒那么多姿多彩,假期只六天,刨去需要走親戚的除夕與大年初一,大部分人能寫卷子的時間只剩下四天。
所回了家的同學們基本上都埋頭苦干,爭分奪秒,寫完許出來,跟小黑屋差多。
方陵也例外,在家是寫卷子就是看筆記,休息時間便用來同葉女士一起將買回來的小彩燈與紅紙貼滿整座房子。
門兩側換上嶄的紅聯,小金牛的剪紙貼在玻璃窗上,喜洋洋的。
哪怕別墅此時只兩人,于他們一家兩口來說大得慌,但方陵還是覺得很溫馨。
這一世,他的母親一會平樂安康。
“陵陵,把這一張貼到米桶上,要倒著來貼。”葉女士將大吉遞給方陵。
大吉反著來貼,就是“吉倒”,“倒”與“到”相似,寓意著“吉祥到了”。
方陵先裁出一點透明膠,然后貼住紅紙的四個角,而當最后一個小角貼完,放在桌上的機震了震。
把透明膠與剪刀收好,這才去看機,看到聯系人的名稱時,方陵一點也意外。
是趙舜。
方問他要要初三一起吃飯,他一個原先在帝都讀書的兄弟要轉學回來,且隱晦的暗示那天飯局的人數應該少。
[]是放假那天下午說的歡迎會
[小趙同學]是的。
[]大概多少人
這問題似乎把趙舜給問住了,上面顯示“方正在輸入”,緊接著重變回“小趙同學”,方陵眉梢微揚。
“陵陵。”葉女士喊,“過來幫媽媽包餃子。”
方陵將機隨意放一邊,“好。”
每年方陵家都吃餃子的習慣,這餃子一般是他與葉女士一起包的,今年也例外。
餃子皮用小袋子裝了壘在一旁,一個大碗是拌好的豬肉餡,另一個碗裝著素餡,例如胡蘿卜玉米冬菇粒韭菜之類。
葉女士已經開始了,舀了適中的餡料,她白皙纖細的指一掐,餃子皮迅速包起餡料,一個餃子就好了。
“陵陵”見方陵還站著,葉女士催促。
方陵慢吞吞地拿餃子皮,“媽,我點忘了怎么包餃子了,可能會包得慢些。”
這是大實話,他跟趙舜一起后,確實每年也吃餃子,但那些都是他包的,他只負責吃,及趙舜包餃子的時候偶爾親他兩下當獎勵。
一晃十幾年,都這么過。
現在讓他重包餃子,快慢還另外說,能能包成形他都敢保證。
葉女士剛開始為方陵的話只是托詞,自己兒子自己了解,她這個兒子就是個心靈巧的。
結果
看著前后都張嘴、造型特別奇怪的餃子,葉女士陷入了沉。
方陵嘆了口,“果然還是需要點時間。”重學包餃子。
葉女士遲疑,小心翼翼地問“陵陵,你最近的學習壓力是是很大”
方陵盯著葉女士的,盡量學起來,“沒的話,一切都好。媽,你別擔心太多,我真的只是太久沒包餃子忘記了。”
葉女士無奈,“才一年而已。”
方陵莞爾,“你就當我這一年腦袋加載了太多的知識,得將一些老舊的技能忘了,然儲存空間會夠用。”
葉女士頓了頓,“那要,陵陵你還是別包了。”
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