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安城出了兩件奇事。
一是有人高價收購羊毛,二是城郊開了一家羊毛紡織廠。
剛聽得消息的百姓們還以為是誰在散播謠言,都搖了搖頭,難以置信。在他們看來,羊毛有股膻味,還臭,傻子才買呢。
雖說羊毛綿軟,但是未經過處理的羊毛帶有羊身上的腥膻味,對于人類的嗅覺而言是一大考驗。有錢人自然不會使用羊毛來保暖過冬的。至于再窮點的人家,野外不要錢的柳絮蘆花,填進去被子里不比羊毛強多了嗎
起碼植物纖維不臭啊
所以,一聽到羊毛能換錢,大家都是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而且現在已經是秋天了,眼看著就要入冬,牲畜身上沒了毛,恐怕就要凍死。
“都不知道是哪一家壞小子傳出來的,想要害人呢”有人狠狠地罵道,“且看別人家的羊毛一剪下來,拿去換錢的時候,之前說要收購羊毛的人肯定就沒了。”
這一位青年說得頭頭是道,旁邊的聽他分析的人也覺得有道理。
這個謠言毒啊,養羊的要是真信了,恐怕得凍死一大群羊,賠個底朝天啊。
“可是我怎么聽說是有錢的貴族搞起來的”
亦有人消息靈通,對青年的話進行反駁。
見旁人不信,他還指路別人去到城東臨河的一處作坊。眾人瞧著,這邊大概圍起來有幾十畝的土地,還蓋起了高高的圍墻,院里聽著有犬吠之聲。附近還有統一制服的壯漢巡視著,看著是下了大本錢的。
此處作坊的門口圍了一大群人,聽著管事的講解事宜,還有不懂的人偶爾插上兩句話,端的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有識字的人看著作坊門口的牌匾,高聲念了出來,“這兒寫了,叫做羊毛紡織廠。”
羊毛紡織廠
羊毛就是羊身上的毛嘛,這個不難理解。
可紡織廠是什么,看得大家都一頭霧水。
好些感興趣的人,便往前蹭著,好聽清楚管事在說什么。在哪兒都不缺愛好八卦的人,要是能聽一耳朵新鮮事,回頭能跟鄰里吹噓兩三天呢。
他們都豎起耳朵,又看見那個管事從身旁的竹筐里拿出來一撮白毛,喋喋不休地講著
“說得沒錯,我們這兒就是收購羊毛的。你們問羊毛多少錢一斤哎喲,那可不便宜便宜,一斤羊毛能直接換一斤粟米。”
“當然了,我們這兒不是什么羊毛都收的,廠里收購的是羊絨,是底層細軟的絨毛,而非長在外層的長毛。你們可以過來看看,這般柔軟的才收,外頭硬毛是不收的。”
“外面的毛就留給羊過冬吧,都把毛剃光了,那得多缺德啊。我們這兒還招女工,大概需要二十人左右,會搓麻線用紡車的優先錄用,待遇也不錯,平日包兩頓飯,一個月會發十五斤糧食。”
此言一出,好多人都心動起來,想要回家喊妻子女兒過來應聘。一個月發十五斤糧食可不少了,算下來一天能掙半斤,在吃喝上節省點的,可以熬成粥喂飽一家三四口人了。
對于窮人而言,沒什么比吃飽肚子更幸福的了。
可就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舉手插話了,他是想要拿錢的。
他撇了撇嘴,“怎么你們這兒不發錢呢,我想拿羊毛換榆莢錢啊。”
他的話一說完,旁邊有精明的大媽笑了,這個人拿羊毛換錢,那才是真傻子呢。
高祖皇帝下令鑄造的“萊錢”孔大邊窄,形狀如榆錢,在民間又被稱為榆莢錢。法定的榆莢錢重量應該是三銖,大約是后世的兩克左右,但是因為漢初允許私人鑄幣,所以民間流通的榆莢錢越來越薄,越來越小,甚至連官方重量的三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