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到了少女擇偶待嫁的時候,唐思思也聽家里商量,要把她嫁去施家。那會兒,唐思思已經知道,施曠并不是任氏所出,只有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施暉,才是任氏的親生兒子。
唐家和任氏有親,自然是打算把女兒嫁給施暉的。可是任氏猶豫了一下,反而得了個寶慶公主做兒媳婦,而崇寧侯府的世子之位,就落到了長子施曠的手里。
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唐思思并不清楚,可是聽見任氏來給自己提親,嫁給施曠的時候,唐思思卻是很高興的。只是唐思思的母親,卻有些不怎么愿意。
任氏把自己的嫡親外甥女,嫁給了不是自己親生的施曠,打的什么主意,唐家的人,誰都看得出來。不過是因為施暉成了駙馬,任氏放心不下長子承爵,所以要給他屋里放個自己人嘛。
可是這樣負責的關系,唐思思嫁過去了,日子是一定不會好過的,丈夫不信她,她在施家的日子如何好過。
只是唐家實在落魄,又想攀上崇寧侯府的親事,才不管不顧,答應了下來。這施曠眼下,已經成了世子,日后崇寧侯府,終究還是他的囊中之物。唐思思嫁過去的時候,上頭的婆母又是嫡親的姨媽,日子再難過,也難不到那里去。
而唐思思自己的呢,對施曠一心一意,自然是愿意嫁過去的。所以這門親事,除去施曠,誰都皆大歡喜。只是施曠也知道,他得了世子之位,而施暉又成了一無用處的駙馬,任氏心中,只怕是難過的。
可是任氏一個后宅婦人,能記折騰到那里去。施曠擔心的,卻是他父親施擇。施擇而今不過四十三四,正當壯年,就算施曠得了世子的位置,至少還得老老實實做個十幾年,這個崇寧侯府,才輪得到他當家。
可是施擇是個貪戀權力的,京衛的事情,全抓了手中,施曠雖然得了個世子位置,卻只是個虛名。有了施暉這個駙馬,施擇在肅宗眼里,自然也得了幾分好處,別的不說,愿意獻出一個大好兒郎做駙馬,這樣的臣子,也不多見的。
施曠看在眼里,父親是怎么從施暉的親事里面給他自己謀取同情,謀取好處的。施擇對施曠自小就不加顏色,對施暉反而有些寵溺,可是偏偏這樣的父子之情,也當不過施擇的權力之心。
或許,對于施擇來說,獻出去一個兒子,不過是自己加官進爵路上的一塊墊腳石,并無其他。更何況,施擇的年紀,就算再生一個養一個兒子出來,都是來得及的。施曠看在眼里,寒在心里,當年施擇如何拋棄他的生母,選了任氏,應該也是一個道理吧。對于這樣的父親來說,只怕沒什么東西,是必不可少的吧。
所以施曠跟著施擇做事,雖然也拿捏起京衛的一些事情,卻終究沒有太大的權力。施擇此人,他自己是一步步從底層一窮二白上來的,而今因為軍功封了侯,手中的權力,更是不可能讓給他人,即使這個人,是他的兒子。
施曠娶了唐思思,一邊防她,一邊又要跟父親勾心斗角,日子的確也過的不易,且看不見未來。唐思思如愿所償,嫁了心中的良人,可是真到了施家,卻發現寸步難移,施曠幾乎不回崇寧侯府過夜,日日只在軍營中練兵。施擇回家的次數,倒是比施曠多了幾次,只是也有限的很。崇寧侯府里,就剩了任氏和唐思思日夜作伴,偶爾,寶慶公主過來一趟。又或者,施暉得了什么有趣的玩意,來哄母親開心,順便要些錢財,要個美人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