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皇后把該說的道理,都掰開給三公主說了一遍。剛才的一巴掌,實在是被她氣的太過,不由自主。這會兒見三公主捂面痛哭,心中也是不忍。鄧皇后剛想安慰女兒幾句,卻聽外面的宮人來報,說是幾位宮妃前來探視。
看了一眼痛哭不止的三公主,鄧皇后只得吩咐,“你先去側殿,梳洗一下。”
鄧皇后身邊的老嬤嬤服侍了三公主下去,賢妃淑妃等人,就帶嬪妃,進了鄧皇后的寢殿。
德妃本是四妃之首,只是因為鞭笞宮女的事情,被肅宗禁了足。所以,淑妃就帶頭,找了賢妃,一起往坤寧宮來了。
淑妃因為五皇子的緣故,十分關注坤寧宮的動向。鄧家長房和二房的老爺,一傷一死,這事太過蹊蹺。淑妃在宮里實在坐不住,就借著探病,來打聽一二了。
賢妃是謝家女兒,宮中的勾心斗角,一概與她無關。四妃之位,便是肅宗給謝家的安慰,而賢妃在宮里,也是謝家的一個掣肘。所以,賢妃在宮中,一向不惹是非,更不會爭寵,十分平和寧靜。鄧皇后受傷一事,于情于理,都該前來探視,既然淑妃有請,賢妃自然也跟著眾人來了。
眾人見過鄧皇后,便按位次坐了下來。
鄧皇后今日遇刺,實在不想看見肅宗的這些個鶯鶯燕燕。可是她仁厚慈善的名聲在外,這會兒也是在做不出趕人出門的事情,只得敷衍了幾句,半側在榻上。
淑妃見鄧皇后起不來身,便曉得,她這次遇刺,應該傷的不輕。既然如此,那鄧家兩位老爺的傷死,也算符合邏輯。淑妃一邊心中猜測,一邊卻提起了敬妃。
德敬賢淑四妃,敬妃的位置,一直在淑妃之上。可是敬妃進宮的時間,生子的時間,卻都遠在淑妃之后。淑妃一向爭強好勝,對著敬妃,心中自然是諸多不滿。
敬妃是內閣大學士李信之女,李信入閣之前,統領著都察院。肅宗當年之所以能夠名正言順登基,身后就有許多文官的支持。而文官儒臣們支持肅宗,原因只在正統兩字。所以肅宗登基之后,大賞文臣,而這些人家出身的妃嬪,也自然受到了重視。德妃和敬妃的父祖,都是文臣領袖,兩人在四妃里面,自然就領先了一步。
和德妃不同,敬妃并不在乎虛名假義。李家原是河北大儒世家,李信祖父一代進京為官,雖然時日不長。可是同門眾多,彼此聲氣相通,實力不可小覷。李信雖然已經過世,可是李家尚在,而李家的子弟門生,在京為官的,更是無數。
而敬妃自小,便有才女的名聲,進宮之后,賢淑自不在話下,而才學深厚,也跟肅宗頗有話語。在史學方面,更是頗有造詣,時政大事,肅宗并不避她。而敬妃的子女,年紀都在十二三歲,跟奪嫡壓根兒沾不上邊。
所以,淑妃雖然看不慣敬妃的為人,覺得她清高自傲,卻不敢招惹于她。畢竟,眼下的五皇子,要拉攏一切能夠拉攏的力量,更不會憑白去得罪了人。這次張鑫被貶的事情,讓淑妃又氣又怒,卻不敢找了徐婉如麻煩。
鄧皇后歪在榻上,傷口難熬,耳中卻滿是淑妃嘀咕敬妃的不是,心中實在煩悶。淑妃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鄧皇后對敬妃那樣的才女,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