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宸濠造反了。
在紫禁之巔結束的半個月之后,這個被逼到了絕境的藩王,最終還是選擇了造反。
沒辦法,現在滿朝文武都已經知道他要造反,各路軍隊在朝廷的指令下開始向著江西地界開拔,若是再不起事,寧王擔心自己接下來連起兵造反的機會都沒有了!
寧王造反,打的是清君側的名義,只是可惜,響應者幾乎寥寥無幾,原本一些與寧王關系曖昧的地方官員,在寧王造反的瞬間,便直接與其翻臉,徹底的劃清界限。
這世道,傻子終究只是少數,如今天下大勢在朝廷,不在寧王,結局已經極為明顯了。
愿意舍棄身家性命跟著一位藩王造反者,大都是無牽無掛之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官員,除非是被寧王逼迫,否則幾乎沒有任何地方官員,愿意牽扯到這種抄家滅族的大罪中。
若是再給寧王十年時間,待其兵強馬壯,將整個江西地界徹底拉攏腐蝕掉,或許還真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但可惜,現在的寧王,底子還是太薄了一些。
由于造反太過于倉促,寧王聚集了五萬兵馬,只是堪堪將南昌城占據,再想揮軍北進時,卻發現周邊的城池,一個個早就嚴陣以待,直接切斷了他北進的道路。
與此同時,各路大軍源源不斷的進入江西地界,短短幾日內,大軍數量便達到了三十萬之多。
朝廷大軍將南昌城團團包圍起來,但是卻圍而不打,就那么僵持在原地,只要寧王不想著突圍,他們也不會主動進攻。
沒辦法,為了征討寧王這個反王,朱厚照早在一個月前便準備御駕親征了,如今皇帝陛下還在路上沒有趕來,誰敢擅自進軍?
萬一一不小心把南昌城給打下來了,寧王直接自盡而亡,那皇帝陛下豈不是白來了一趟?
各路將領都不傻,皇帝都御駕親征了,擺明了是要親自指揮大軍剿滅寧王的,敢跟皇帝搶功勞,這不是嫌命長嗎?
朱厚照的大軍,其實早在寧王造反前便已經整裝待發。
為了這次御駕親征,朱厚照可是煞費苦心,借著寧王造反這個機會,他直接強行施壓兵部,從拱衛京師的七十二衛中調集了十萬兵馬,更是從神機營、五軍營以及三千營中各自征召了一萬人,組成了極為華麗的御駕親征大軍。
在林諾三千錦衣衛的陪同下,朱厚照極度招搖的在京城中舉行了閱兵大典,之后十三萬大軍在無數百姓爭相歡送的吶喊聲中,施施然南下。
按理說,兵貴神速,從北京到南昌,這路程并不近,最好的行軍方式,還是經由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為好。
但不論是朱厚照還是林諾,二人絲毫都不急著趕路,拒絕了麾下將領提出的水路要求,選擇了陸路。
對于朱厚照與林諾這君臣二人來說,剿滅寧王從來都不是首要任務,借著大軍開拔剿滅寧王的機會,趁機收攏兵權,才是朱厚照的主要目的。
因此這一路上,十三萬大軍中,接連有十多名將領,因為冒犯皇家威嚴、克扣軍餉、擾亂軍心等各種罪名被錦衣衛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