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華威
國內的科研機構、高校,已經習慣了國家撥款。
做什么研究都指望著國家給予經費,至于自己籌措經費,更是沒有發生的事。
產學研的探索,喊了十幾年,但是取得的成果卻是寥寥無幾,研發出來的專利,很多其實都沒有什么價值。
就算一些有價值的,往往因為難度不高,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又比較小,企業老板的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各種山寨,以至于也收不到什么專利。
別說是現在,就是再過十年,也不見得有多少起色。
一說新能源,各種資本一哄而上,號稱投資多少億、百億砸進去,可實際上都是騙取國家補貼,最后是一地雞毛。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石墨烯,各種石墨烯概念不斷炒熱,可是真正搞石墨烯研究的,又有幾個
華夏人太聰明了,聰明到沒有把聰明專研到該去專研的地方,各種鉆牛角尖。
三日之后,秦元清見到了華威的任總,這一位任總現在也已經快七十歲了,不過還顯得精神很好,身子骨也很健朗。
如果說千度的李巖宏是靈魂人物、騰訊的靈魂是馬華騰、阿里集團的靈魂是馬蕓,那么華威公司的靈魂人物就是任總。
而且任總還很有魄力,華夏的第一部公司法幾乎就是華威搞的,甚至于為了華威的發展,任總自身也就只有1的股份,其他99則是在員工委員會,讓員工參與公司的分紅,員工可以享受公司發展的紅利,這一點就讓人佩服。
雖然很多人對此有各種非議,但是看看社會上,又有多少公司的老板愿意讓員工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哪一個不是拼了命壓榨員工的剩余價值呢。
甚至于,馬蕓都公然喊出,996是福報
華威雖然狼性文化,但是要知道華威的員工收入也多
“任總,歡迎來到水木大學”秦元清看到并不高大的任總,但是卻表達出自己的敬意。
這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企業家,這個稱呼,越來越多人被用,十年之后更是成為了爛大街。但是秦元清還是比較認同福耀的曹得望所說的,企業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境界。企業家必須有這樣的胸懷和境界,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你而富足,這就是企業家做的事,你所作的事,必須瞄準國家的需求,社會的需要,你才能做起來。
曹得望就批評移民國外的企業家,認為他們不是真正的企業家,都是小老板,真正成家的,有抱負的,他不會移民,他是任務,他必須向歷史負責。
毫無疑問,任總所作所為,都稱得上一位杰出的企業家,他將華夏的通信設備做到了世界領先,因為華威是世界第三大通訊設備巨頭。
而且在移民成風的時代,任總也沒有移民,而且還是一位黨員
這就是非常難得的事
他曾經看到一個視頻,那是鵬城的一位退休市長,他說在他主政鵬城十年沒有吃過華威一頓飯,任總也不搞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