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分家。
在前朝,這是寫在律令里頭的,私下自己協商好了分家,官府不曉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若是讓人舉告,輕則罰款勞役,重則入獄。
不過今朝已經沒了這條律令,官府也不管百姓分不分家。
但一般人家,不到迫不得已不會愿意分家,一旦分家,就意味著要要多出戶役,還有徭役。
戶役就是分到田的男丁要繳的稅賦,而所謂徭役,則是每戶出丁給官府服役。
一般是修路、挖渠這種活,十分苦累,若是運氣不好,遇到苛刻的管事,能從這些苦徭役身上再榨一遍油水兒。
不給他好處簡單,最苦最累的活派給你,活活累死在徭役中的人并不罕見。
當然,想不服役也可以,給錢就行,這叫助役錢。
陸家過得這般緊巴,哪來的錢助役,只能自行去服役。
早年陸文元尚未成丁,是陸滿倉一人,年年服役。
后來陸文元陸文仲成丁,就成了父子三人一同去。
他們家中出的丁口多,趕上徭役不重的年份,或許就輪不到他們,那些出丁少的就得去。
可陸文達是個讀書人,讀書人怎能去干那些苦力活兒呢家中又出不起助役錢,于是只能讓兩個兄長給他頂役。
一般是陸文元和陸文仲輪著來。
所以這個分家,于他們家而言,戶役肯定會加,如果他阿爹分到田的話。
如果真的成功分家,分不到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陸文元可是長子,即便陸家二老再偏心,也不敢分家一點兒家產都不給長子,族老那里都過不去。
讓族里曉得,陸文達都得一起跟著吃掛落。
陸景堂很清楚,即便他阿娘提出分家,也不一定能要到錢為他“治病”。
但分家能分屋子分田,這些都是可以換錢的東西,他阿爺阿奶舍不得賣,但他阿娘為了給他救命,一定舍得。
為了能弄到這些東西給他換救命錢,他阿娘會豁出去逼阿爹分家。
他這般算計,連著阿娘一片慈母心也算計在內,可以稱得上一句不孝。
但陸家三房是個大泥坑,不早早脫離,等陸文達死訊傳來,再想脫身就難了。
當然,現在這個機會,想成功分家也不容易。
陸景堂早就做好了百般打算,分家定然會波折重重艱難險阻。
但他阿娘是那種,平日里溫順柔和,誰都能捏一把,可涉及到他們兄弟姐妹幾個,阿娘又格外能豁出去。
而他阿爹他阿爹是個好兒子,好兄長,卻不是個好夫郎、好父親。
陸景堂又在心中過了一遍整個計劃,叮囑陸蓉看好這鍋菌湯,別讓其他人吃了,他自己往外走去。
在柴垛旁邊看見正在劈柴的阿娘,柴火、水這些生存物資,是多少都不嫌多,家里人但凡有一點兒空閑,就在干這些活兒。
包括陸田氏,也很少有閑著的時候。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陸文達和陸景賢。
陸景賢去學堂了,陸文達在他書房,他每日吃了飯便鉆進書房里,說是在讀書備考。
從他書房外過,走路聲音大了都要被陸劉氏罵一頓。
沒在阿娘身邊看見幼弟,陸景堂連忙走過去問“阿娘,年哥兒呢”
陸楊氏抹了把額上的汗“三郎找他玩兒去了。”
不等長子說話,她又補充一句“就在后園子,沒去河邊。”
她這些時日看著,三郎四郎確不是故意弄丟年哥兒,因著落水那回事,兄弟倆反而對她小五郎照顧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