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兒脫口而出一句“小兒”,頗為不禮。
四皇子“回父皇,只是同小師叔借了本書。”
昭明帝敲敲書案,立刻有隨侍上前,宗玘將自己借來的書呈上,侍從小心接過,放到昭明帝面前的書案上。
“春秋”昭明帝隨手翻了翻,他的皇子,不會缺一本春秋,除非他想看的是書中后添上的內容。
果不其然,昭明帝在書側空白處,看見了細細寫就的讀書筆記。
其中一筆字跡,一眼便能看出是他親點的三
元及第陸景堂,鐵畫銀鉤,筋骨嶙峋。
另一個筆跡雖還稍顯稚嫩,但秀逸圓潤,已初顯風骨,筆力稍有不足,再練幾年,必成大器。
再看內容,陸景堂的筆記多為點評分析,而另一筆記,多為感想與疑惑,有些點評,有些感想,看得昭明帝都眼前一亮。
兩種筆記,兩相對比,這本春秋便值得再細讀數遍。
難怪老四要借這本書,還有那陸景堂,平時講經,也沒見他講過這些。
不過想想也是,講一回經匆匆而過,哪像教他幼弟,恨不得字斟句酌,一字一句拆開分析。
不說別的,單從這本書,昭明帝就能看出陸景堂有多愛重他那幼弟。
這陸家小郎君,似也資質非凡啊,說不定,又是一個三元及第。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昭明帝自己先樂了。
怎么可能呢三年能出一個狀元,可三十年,三百年也未必能出一個三元及第。
他合上書,問四皇子“那陸小郎,為何不下場科考”
經書已經讀到春秋,看讀書筆記,學得也十分深透,字也寫得好。
往前算算,陸景堂約莫十二三歲便下場了,他這個做弟弟的,怎就沒阿兄這份膽氣與自信,小小年紀,得有沖勁兒才好。
五皇子默不吭聲,父皇這般問,便是覺得陸家那小兒,已經足以下場。
可惡,若當初林鴻方當他的先生,他定比陸小兒學得更好
七公主捂嘴竊笑,昭明帝疑惑“小七,你笑什么朕說錯了”
“父皇,四皇兄那小師叔,才”
她想說才幾歲,忽然想起并不清楚陸景年具體年歲,只是看著不大,一團孩氣。
她想了想,說“比我和阿兄還小好幾歲呢。”
昭明帝驚訝“這般年幼”
方才只看書上筆記,還以為那孩子最起碼也跟老四同齡,或許有個十四五歲了。
“回父皇。”四皇子開口“小師叔如今整八歲了。”
昭明帝“”
他忍不住看了四子一眼,八歲的孩子,虧你喊得出口。
他又翻了翻那本書,不由感嘆“字竟寫得這般出色。”
讀書跟習字不一樣,有的人天賦好,隨便讀讀也能比那些天賦差的人讀得好。
習字卻是天長日久,最看勤奮,再好的天賦,沒有日日苦練,也難出一筆好字。
之前看景年的字,只是一般優秀,但是對比他年齡,便極為難得了。
小孩子身體未長成,力氣不足,也難怪字跡稚嫩,少了幾分力道。
四皇子“父皇,師公說,小師叔自三歲拿筆,每日五張大字打底,除非病到起不了身,從未停過。”
師公還說,小師叔幼時家貧,買不起紙筆,只能用樹枝在沙盤上寫字,遇到寫得極好的,才拿紙筆出來,再寫一遍。
所以這句“師叔”,起初是看在師公和阿舅的面子上隨便喊喊,如今卻心甘情愿,心服口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