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也想過,上回看那些人離開的時候還算滿意,或許以后會給他帶別的客人過來。
沒想到來得這么快,大老板們愛釣魚其實沒多少時間玩,反倒是老萬這樣的,退休了,身體還行,不用工作,每天悠悠閑閑,想釣魚釣魚,想養鳥養鳥,想帶孫子哦,他孫子還沒生下來。
總之,人家有錢有閑,釣魚這么點兒小愛好,那不比賭博強,頂多浪費他私人時間,不影響家里人,而且釣回去的魚還能吃。
老萬大約是覺得景風的魚塘子還不錯,這回約了一幫他以前的釣友一塊兒,算是給景風帶客來了。
別說,接待釣魚佬們是真賺錢,光租魚塘子給他們,一天兩百,這只是租金,還不包括他們釣起來的魚單獨賣的錢。
空軍的釣魚佬每天最少給他兩百,釣得多他賣得多,而且釣魚佬們大部分不是一個人來,最少也一輛車,也就是三四個人,一天少說也有個千把塊的收入。
賣菜也能這么掙,但賣菜得他一家子出動,一大早趁新鮮去菜園子里摘菜,再收拾干凈,秤重、捆綁,他媽他姐得跟著忙一個早晨。
而且菜不能天天賣,家里菜園子供不上。
接待釣魚佬們就輕松多了,甚至他都不用去看著,每天釣上來的魚,趙五叔會幫著秤下重量。
至于住宿那點兒小錢,景風就更不看在眼里了,一間房才五十塊錢,家里即便有空房間,他也不會愿意讓陌生人住進來。
但是能帶著愿意掙這個錢的鄉鄰賺一點兒,也是好事。
景風放下手機,趙建成問“又有客人”
“對,上回來的一個叔叔,幫著帶了些別的客人過來。”景風笑著解釋了一句。
趙建成放下茶缸,若有所思“小景啊,我聽說人家別的地方,搞那個什么農家樂之類的,你說咱們村有沒有可能也搞個這樣的”
以前趙建成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誰會到他們這地兒來,就為吃頓飯,圖什么啊
但是景風接二連三引來的外客,讓趙建成看見了希望。
都是有錢人,開的那車啥的,他也不懂,但是他聽村委會的年輕人討論過,說什么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車,聽得他這顆心顫悠悠的,專門叮囑自家小孫子,讓他別帶著村里娃去摸人家車,給人家摸壞了賠不起。
有回趙建成轉悠過去,聽見一個人說,這村里啥都沒有,連個小賣部都沒,想買煙都沒地兒買。
趙建成默默走開了,其實他們村有個賣雜貨日用品的,不過不是專門開的店,自家屋子隔了半間出來,賣點兒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的,還有小孩子的一點零嘴兒,衛生紙村里人都不愛去他們家買,鎮上的超市時常有折扣,去那買劃算。
那家賣的有眼,但都是很便宜的口糧煙,想來城里來的大老板也不愛抽這種。
回來之后趙建成就琢磨,村里是不是真該搞個小賣部,他提了一嘴,立刻遭到老妻嘲諷,就他們村這么點兒人,東西賣給誰沒人買不是過期了,虧都得虧死。
趙建成知道妻子說的有道理,但依舊悶悶不樂,他們村戶籍人口不算少了,上千人呢,但年輕人都跑出去打工了,不止年輕人,很多還有力氣的中年人也都出去打工了,村里老人小孩兒,購買力有限。
趙建成作為一個在村子里干了幾十年的老書記,不是不想幫村子發展起來,眼睜睜看著村里的年輕人為了掙錢遠走他鄉,小娃娃留在家里,跟沒爹沒娘似的,也就逢年過節能見一眼爹媽,長大之后,又走上父母的老路,繼續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