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雞,看看村里誰家買兩只雞,可以做地鍋雞吃。
她之前給景年做過,因為有現成的調料,走地雞肉也緊實鮮嫩,煮出來特別香。
后來她發現,這個地鍋雞調料,還能做地鍋排骨、地鍋五花肉、地鍋牛肉、地鍋想吃的任何東西,家里就常備這種底料了。
她弄了個罐子,把調料倒進去,就說自己調的秘方,醬糊糊的也看不出來什么。
不知道副食店最近有沒有鮮魚賣,不然買回來燉湯或者紅燒,要不然做個水煮魚片酸菜魚之類的,應該都挺合舅舅表弟口味,都喜歡吃辣。
方錦繡的想法很樸素,遠道而來的客人,當然要好好招待。
不管最后跟不跟舅舅表弟離開,有親人來探親,最起碼要讓人家吃好喝好。
不過她去采購食材的計劃半路夭折了,宗恒提出,有些事情要跟本村話事人商議,需要方錦繡作陪。
至于食材,他大手一揮,安排一個助理帶了個保鏢一起去買米面肉菜回來。
方錦繡還想著地鍋雞,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買雞,就掏了十塊錢給景年“年寶,姐姐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去買兩只大公雞,處理好了帶回來,行不行”
村里人家,養雞大都愿意養母雞,因為母雞可以下蛋,如果買雞,也是母雞更貴。
但是小雞仔帶回去一開始也分不出公雞還是母雞,養大點兒了發現是公雞,宰了不劃算,只能養著了,回頭養大了賣肉。
正好地鍋雞要用公雞做,肉質緊實,吃著香。
現在豬肉,最貴的大肥膘一斤八九毛,再晚點兒到要過年的時候,能漲上九毛多。
雞肉沒什么油水,一斤才五六毛,村民提到公社去賣,收購價還不到五毛錢,不過這是整只賣的價。
方錦繡給錢痛快,大公雞五毛一斤,但凡看上了,村里人都樂意賣給她,給她收拾得好好的,雞殺了毛拔了送過去。
一只大公雞約莫六七斤、七八斤的樣子,再大肉就老了。
給景年十塊錢,買兩只雞,夠夠的,還有多余。
“行”景年特別喜歡姐姐給他分配任務,越重要越好,因為這樣顯得他是個能干的小男子漢。
“父親,我跟年寶一起。”宗廷說。
方錦繡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這父子倆鬧矛盾了不成,她發現了,宗廷這小孩兒,也挺容易懂的,他高興的時候就喊“爸爸”,生氣了就變成了“父親”。
宗恒不在意道“去吧,照顧好弟弟。”
臭小子,不就是關心了一句嘛,給他擺臉色就算了,早上醒來,發現這混小子把襪子放在他枕頭邊上,還說不是故意的。
景年早就忍不住了,挨到宗廷身邊,牽著他的手,眉開眼笑“哥哥我帶你走哦。”
他要牽著哥哥,告訴所有人,他有哥哥啦
方錦繡和宗恒去找方永志,景年牽著宗廷,熟門熟路往二牛家走,二牛媽媽最會養雞,他們家要想買雞,就先去二牛家里問,他家沒有,再問別家。
走在村里,村人們吃完早飯,上工的上工,做家務的做家務,少有閑著的。
有些洗衣服擇菜的推磨的,就會聚在一起,一邊干活一邊嘮嗑,東家長西家短,要是有什么新鮮事發生,一會兒就給你傳遍整個村子。
最近村里最大的新聞,莫過于方錦繡媽媽那邊的親戚找來的,竟然是個華僑
就有人問,不是說表舅是個廠長嗎咋又成華僑了。
有的人就說“人家繡兒也沒吭聲,廠長是你們猜的。”
還有的消息靈通的,揣著“真實”情況蔑視眾人“你們知道個啥,聽說是他們家以前幫過的人家,人家報恩來著,打著親戚的名號。”
嗨喲,眾人都聽傻了,那繡兒外婆娘家,得是多大的家業啊,幫過的人都混成廠長了。
“金寶媽,這么一算,人家大華僑也得是你們家親戚呀,還不趕緊去認認親”有人幸災樂禍道。
自個兒沾不上好處,看見有人更倒霉,心里頭就舒暢多了。
眾人都哄笑起來,誰還不知道方老太一家和方錦繡那點兒事兒啊,當初把方錦繡都賣了,欺負人家沒有長輩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