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伙伴的視線,齊刷刷集中到景年身上。
劉紅英滿臉期待“年寶,你們以前的學校,有六一匯演嗎有沒有一樣的節目啊”
確實太一樣。
他以前的學校如果有文藝匯演,就是各種樂器輪番上,弄的跟音樂會似的。
還有就是學校交響樂團的固定表演,學校合唱團的固定表演。
聽高年級會有劇、音樂劇排演,景年只看過一回。
他覺得學校的文藝匯演完全能上新節目,單他以前的班上,他知有個男同學,花式足球玩兒的特別好,觀賞性很足。
還有個同學,霹靂舞跳得棒極了,但凡看過,沒有好的。
是他們都沒有報些,一個報了提琴,一個報了鋼琴,最后都沒有選上。
些好像沒什么參考價值。
“以再上幾個樂器表演呀。”景年提議。
他以前學校那么多樂器類演出,定一類節目通過的概率高一些。
劉紅英“有啊,李明明的快板,過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練習,快板打得還沒他表妹好。”
毛兵做補充明“李明明表妹是三班的,去年他表妹的快板就選上了。”
景年“啊,樣啊,那還有別的樂器嗎”
他還沒看過快板演出呢。
劉紅英苦惱“別班有,我們班沒有。”
她數了幾個人出來,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的,一班還有個彈琵琶的姑娘。
水平怎么樣另,讓些外門的學生們來評價,也出個好歹。
但是
“人家那些樂器那么大,快板就兩快木板子。”毛兵。
他們用自己淺薄直接的認知判斷,樂器大的比較牛批。
景年“”
如果樣比的,管風琴就戰而勝了。
“你呢”劉紅英靈機一動,問景年“年寶,你會什么樂器嗎什么都以呀,要是也是快板,比李明明打的好就行。”
“我會打快板。”景年連忙擺手“我會一點兒別的樂器,過也就是知怎么用罷了,水平很差的。”
他學樂器學的深,興趣也大,老師給他啟蒙后,都是舅媽、哥哥帶著他學一點兒,會幾首曲子。
而且么久沒練習,手早就生了。
劉紅英急“是我們其他人都會啊”
現在還是后世特長班各種藝術班泛濫的時候,學生們放學了,連補習班都上。
況且大部分家里沒有那個條件,供孩子從學習樂器,除非家學淵源。
比如李明明,他就是他爺爺會打快板,后他和表妹跟著爺爺學習。
其他會樂器的同學況差多,都是家里有長輩會,就跟著一練。
沒有哪家是專門想讓孩子學個樂器,所以送他們去學習,沒有。
景年微微擰眉,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樂器演奏水平,自娛自樂還行,拿出來比賽就真的是獻丑了。
“排個劇以嗎”景年試探著提出自己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