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頁呢”他翻了翻,沒找到,重頭看起來。
“主角是日本人。”
“失憶了”
“十七歲失憶后去當服裝設計師這什么跟什么”
保羅魏爾倫為了品味詩歌,耐住性子去看作品,漸漸地,他發現了澀川龍兒的情況,這個角色是任何人都無法打動的“冰塊”。
他選擇投入藝術,僅僅是他過高的審美和非人的性格所致。
是的,非人
保羅魏爾倫一眼就看出作者描述的主角不是人類應有的性格,對方的空缺、對方的茫然、對方的冷漠和高傲如同剛誕生的自己。
他的心里有著和澀川龍兒一樣空了的地方。
甚至,他空得更多。
澀川龍兒能通過服裝設計的行業獲得少許滿足,在全球的旅行和藝術思維碰撞中獲得繆斯的靈感,他卻辦不到,他對藝術沒有興趣,買來的衣服能穿的得體,便不會強求太多。身為法國超越者,他有足夠的錢財去揮霍,所以不會去珍惜那些一次性的奢侈品。
保羅魏爾倫的眼底不知不覺有了一絲落寞。
他繼續翻下去,看到讓尼古拉用詩歌描述少年十七歲的人生。
十七歲的年齡,什么都不在乎。
一個美好的黃昏,咖啡屋杯盞交錯,光影閃爍著喧囂之聲
這就去碧綠的椴樹林漫步。
椴樹飄香
保羅魏爾倫的指尖一顫。
他記起了椴樹林,也記起了許多年前看過的景色,他十八歲的時候認識十六歲的阿蒂爾蘭波,而后就成為了對方的搭檔。
阿蒂爾蘭波十七歲的那年,他有去對方的家鄉待過幾天。
他說街上太喧囂。
親友就帶他去了椴樹林散心。
當時是怎樣的心情,他記不起來了,能清晰地回憶每一幀畫面的“神明”仿佛能聞到路邊的酒香和椴樹林的飄香。
后來,他才知道政府最開始沒有選定阿蒂爾蘭波作為他的搭檔,是挑選了其他人,但是阿蒂爾蘭波的老師波德萊爾先生推薦他成為引導者,去引導同為空間系異能力的阿蒂爾蘭波。
再后來怎么就變成這樣了
噢,在外面人看來,他們就是最親密無間的搭檔,可以托付后背,可以托付生死,竊取到無數國際上珍貴的情報。
在危險的任務中闖蕩,在盡情施展異能力的過程中不加掩飾本性。
他們上過床。
阿蒂爾蘭波擁抱過他。
保羅魏爾倫的眼神染上幾分憂郁,指尖摩挲過那幾行文字。
小說里的澀川龍兒一直在尋找記憶,以為找到了記憶,就能填補心靈一直下著雪的空缺之處。保羅魏爾倫知道沒有用,記憶是記憶,抓不住感情就無法填滿自己,直到最后也是孤獨一人。
小說里有旅行者對澀川龍兒說,愛能夠填補心靈。
保羅魏爾倫想要嘲笑“愛情有什么用它只是臨時的東西”
“當你感受到他人的愛,為愛的熱烈而觸動,久而久之,那份溫度能流通到你的心底,融化你心中的冰雪。”
“你無法愛上別人,那就找一個足夠愛你的人吧。”
“讓那個人的愛注滿你。”
“當你再也無法忘記愛你之人的身影的時候”
“你就被改變了。”
“什么愛都無所謂,只要是最真摯無暇的愛,對方堅持下去,你不要后退,一定會獲得幸福。”
銀發青年放在書上的手僵硬。
他在干什么
看一本小說,一本馬拉美口中如蘭波般美麗的詩人作品。
他在哪里
雅克大街289號,親友過去的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