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深思,波德萊爾為私事請假外出,居然是出國見學生。
這樣的話,他自然不能輕易說出口。
托馬對雨果深信不疑,當作自己眼花了,要不是波德萊爾先生的身姿過于顯目,自帶一種骨子里的風情,他也不會隨便看見一個金發男人的身影就誤以為是對方。
結束通話,維克多雨果握著手機又坐了片刻,手機遲遲沒有收到麻生秋也的回復。
一般情況下,麻生秋也不會忽略他這么久。
他的愛斯梅拉達有伴侶,照顧家庭,待他如友人,彼此交換了心靈深處的秘密,維克多雨果厭惡戰爭與掠奪,愛斯梅拉達渴望回到華國看一眼。
“我還欠愛斯梅拉達一場意大利旅行。”
“他是那么的想去意大利,不惜用一年的時間攢路費,可惜我和莎士比亞的異能力碰撞形成的異能世界,局限于法國,無法讓他看見身處于十五世紀意大利米蘭的達芬奇,他跟我說過,他想要讓意大利的畫家為我們作畫。”
維克多雨果同樣佩服達芬奇的成就,即便對方不是現代的異能力者,那也是歷史聞名的全才。他產生“能力不足”的小小煩惱,而這份煩惱很快找到了解決方案,迅速站起身,“我記得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的畫作收藏在盧浮宮,要是跟盧浮宮的人溝通一番,沒準可以讓愛斯梅拉達近距離的欣賞到真跡。”
維克多雨果的行動力十足,當即前往位于巴黎的盧浮宮。
他找到盧浮宮的官方管理者后,進行詳細的商談,成功見到保存在地下室的真跡。
看到不止一幅名家的作品,他一個人走在里面,安靜地欣賞未來要帶愛斯梅拉達來看的畫作,爭取了解它們,以后好跟愛斯梅拉達介紹。
維克多雨果感到由衷的滿足“還好法國的收藏品多。”
他忍不住有一點后怕。
幸好,他沒有在異能世界扮演卡西莫多太久,不然等歷史的軌跡發展到達芬奇離開意大利,受到國王邀請前往法國定居后,自己估計要看著愛斯梅拉達追星歷史人物,沉醉在對方無與倫比的才華之下,自己和比埃爾甘果瓦就成為了電燈泡。
維克多雨果發奮寫書,為的就是讓遠在日本的愛斯梅拉達看到自己的才華,他沒有浪費七年的人生經歷,寫出了自己的作品
愛斯梅拉達會是第一個看完巴黎圣母院的人。
他連伏爾泰也不肯給全本。
維克多雨果想到用期盼眼光盯著自己,宛如圣子臨塵,讓人于心不忍的友人,心腸依舊冷硬下來,別以為他不知道伏爾泰是想看卡西莫多有沒有追到愛斯梅拉達
沒追到
不用你眼巴巴地看結局
他給伏爾泰劇透了愛斯梅拉達給比埃爾甘果瓦還債了一年已經很夠意思了。
“我寫的結局多少有一些我的私心。”
維克多雨果呢喃,“他們討論的悲劇藝術還是影響到我了,比起大團圓,悲劇能升華藝術,給予心靈的震撼,所以我在故事里寫了愛斯梅拉達在法國的內戰中死去,誓死不信仰神靈,最后卡西莫多殉情的結局,希望愛斯梅拉達不會介意。”
小說并非完全參考異能世界的發展,確保內容傳播出去也會被認為是藝術改編,畢竟誰能想到丑陋的雨果,吃胖的莎士比亞,以及落魄賣詩的比埃爾甘果瓦呢。
至于詩歌集惡之花的作者名字。
重名
反正銷量那么小,還差點被法國文化局下達“惡俗文學”的下架命令。
夏爾早就該洗一洗腦子,刪除那些下流的東西了。
將來要愛斯梅拉達喜歡他的小說,他干脆就出一本巴黎圣母院的系列文,把每個同僚進入十五世紀拯救他的故事統統改編,成為只看臉、不注重心靈的反面教材。維克多雨果為那些年前仆后繼的拯救與黑歷史笑個不停,立足于傳世畫作蒙娜麗莎之前,眼中滿滿的溫暖,畫中面帶微笑的蒙娜麗莎與愛斯梅拉達一樣朦朧而奇幻。
“愛斯梅拉達,你會喜歡我的小說嗎”
故事雖然是悲劇的,但是完美的終結了卡西莫多的單相思。
除了死亡,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未來,走向不同的分支口,繼承了你傳達下來“自立自強”的念頭,華國人的風采在現實中難以出現,卻可以在小說里盡情釋放。
無論你是誰,你是何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