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類湯湯水水的食物,其實姜嚴不是很愛打包,一是不便,二是覺得不如現做的好吃。
她問夏伊寧“如果能在家里吃到現做的餛飩,你覺得怎么樣”
“當然很好啊。”
夏伊寧以為姜嚴想吃,但平時她很少和管家提要求,不知是真不講究還是不好意思開口。
“你要是想吃,我讓廚師以后多做幾次。”
說完后,夏伊寧卻輕嘆了一口氣“但我總覺得廚師做的沒有老店的味道好。”
她也這么覺得。不過一個人吃缺點意思,有人一起分享倒是挺有趣。
姜嚴笑而不語,心里已經把大餛飩列為第一道想學的。餛飩皮是講究,那薺菜的切法其實更講究。平日里聽老板們偶爾切磋,她才知道這些看似尋常的食物,能夠擁有超一流口感,并非僅僅因為客人們的偏愛。
被長久偏愛,定然是擁有無可取代的魅力。
過了幾天,姜嚴把自己列好的菜單交給老板們,同時提出自己的新想法考慮研發速凍半成品。
“其實也有不少客人跟我們提過,說是想多買點放在家里,周末不上班的時候想吃也方便。”
姜嚴也在平臺留言里看到過不少類似的內容,這讓她相信市場需求是存在的“要區別于超市那種量產的口感,在實現難度上會比較高。生產成本高了,其他方面的成本就得盡量壓縮。”
幾位老板都坦言“的確不容易,而且綜合成本絕對不會低。真要擺到超市里和其他牌子競爭,是沒有價格優勢的。”
即使節省了營銷成本,還有超市的入場費,大一點的超市還要求賒銷。這些對于剛有起色的老店來說,仍是挑戰。
姜嚴想起夏氏旗下好像有生產速凍食品的工廠,不知道能不能在生產方面為老店爭取些便利。
姜嚴估計這事可能得找夏伊寧幫忙,夏晨永和夏晨旭那表面不說,臉上表情和眼神都已透著距離感,姜嚴清楚說了也是白搭。
至于夏瑯言,更是沒空管她的這點小事。想來想去,還是找夏伊寧商量更合適。
這天的晚餐,姜嚴特地從老店打包了不少她愛吃的東西。事先又打了招呼,夏伊寧一下班就準時到家,終于不用糾結會不會胖的問題了。
聽姜嚴說完此事,夏伊寧正好剛吃完一碗餛飩,湯都喝了半碗。
“你如果是想要讓廠房分出兩條生產線,問題應該不大。但要是還想要其他更多的便利,恐怕不容易。”
姜嚴也知道一下子提太多要求的確不好,不過她也沒想到夏伊寧竟然沒有拒絕。
“其實老店能重新得到關注,又有那么多客戶支持,真的很不容易。要是真能生產出口感跟店里相差不多的半成品,對于擴大市場份額絕對是質的飛躍。”
夏伊寧口中還殘留著美味帶來的愉悅和享受,又見姜嚴臉上難得一見的認真和確信,一時間也分不清究竟是被哪個打動得更多。
她考慮了一下“我先去仔細打聽一下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