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若是覺得為難,朕可以出面。”
“凈胡說”張太后斜了他一眼,“這是內命婦的事,你一個皇帝插手,成何體統。我也沒多大的要求,找一個知冷暖,能生養的就行,未必要是高門對了,我聽說你恩封郗氏了”
蕭衍應了一聲。
“你該不會,還想著郗氏女吧”
沈約聞言,看向蕭衍。
說起蕭衍崛起的歷史,有個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郗氏宗主郗超。高平郗氏在剛剛南渡那幾年,出過幾位大人物,顯赫一時。后來歷經幾朝,已經逐漸沒落,退出了政治中心。蕭衍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郗超的賞識。
郗超有個女兒,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性格柔順端莊,素有美名。當年尚未及笈,求親之人就絡繹不絕。那時郗超慧眼識珠,曾有意將這個女兒許配給蕭衍為妻。蕭衍與郗氏女接觸過幾次,見她溫婉大方,善解人意,心中也很是喜歡。
當時高平早就傳遍了,郗氏女要下嫁寒門。怎知臨了,郗氏女以死相逼,迫使郗超收回決定。
此事于郗超的顏面大大有損,出于對蕭衍的愧疚之心,也為了平息周遭的非議,他才不惜代價幫蕭衍爭來了荊州刺史的位置。
但那件事以后,蕭衍在男女之事上就絕了念頭,一心只求功業。
“母后多心了。”蕭衍冷淡道,“絕無可能。”
張太后這才放心了,她也知道兒子的性格,絕對不會吃回頭草,只是聽說郗氏馬上要搬回都城,還遞了帖子進宮,這才有些拿不定主意。那郗氏女已經二十幾歲了,挑挑揀揀還未嫁人,誰知道在盤算什么。
張太后只是個樸實的婦人,并不善于應酬,這么多人排著隊要見她,她也很頭疼。
她忽生一計,對蕭衍說“我入宮后,宮中還未開過大宴。聽說前朝的皇室,每年都要舉辦春日宴,邀請都城中的貴女參加,這個傳統也不要在我們手里斷了。過一陣子,以我的名義,將未嫁的名門貴女都請到宮中來,辦個春日宴,你以為如何”
“全憑母后高興。”
蕭衍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場面,母后能撐得住但為了老人家的顏面,沒有提出來。大不了多撥幾個人過去幫忙。
張太后卻覺得自己這個主意甚好。她可以一下子把都城里的貴女看個仔細,又不至于尷尬。
姻緣,總歸也要看看天意的。
“二郎,為娘的這把年紀,想幫你,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盼著有人能幫你打理后宮,再給我多生幾個孫子孫女,熱熱鬧鬧的。皇帝多子多福,才是江山之福,你說是不是”張太后說著,正要拉過身邊的女官,就聽到蕭衍說“母后放心,兒子心里有人了。”
這話說出來,張太后先是怔住,立刻來了精神,“哦哪家的娘子,說來聽聽。”
蕭衍道“還不是時候。母后且等著,兒子自有主意。”
張太后見他神神秘秘的,但好歹有個影子了,今日也算達到目的,心滿意足地走了。
等走出中齋,張太后才摸了摸如意的手臂。
“孩子,你不會怪我吧”
“太后說的哪里話。”如意低頭,臉頰還是紅的,“此生能常伴太后左右,就是如意天大的福氣了。”
“這么多年,一直都是你在盡心盡力地照顧我。我本想著,等二郎將來出息了,給你們說和說和。可他如今是皇帝,也有自己的主意,我雖是做娘的,卻不能強按頭。”
如意連忙說“太后,如意進宮真的只是為了照顧您,沒有其它想法。”
張太后嘆了口氣,“你莫騙我,打小你的眼睛就圍著他轉。只不過,二郎是個很固執的人,他無意于你。你還是趁早斷了念想,等往后,我再慢慢給你挑個好郎君。”
如果不是他,嫁誰不是嫁呢甚至不嫁也沒關系的。
如意的眼眸黯了黯,“全憑太后做主。”
張太后這才笑了,“就知道你是個乖巧的。你幫我把郡公夫人叫進宮里來,我得跟她打聽打聽,那個王家女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