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
蕭衍知道事已至此,追究也無用。王允身居高位多年,若沒點手段,也坐不穩甲族之鼎的王氏宗主這個位置。他先回中齋換了身常服,然后才去顯陽殿。
王樂瑤正在殿上著急地走來走去,看到蕭衍進來,連忙迎了過去,“陛下。”
蕭衍拍了拍她的手,“事情朕已經知道了。朕覺得,他們最有可能去會稽了。”
王樂瑤也想過這個可能,畢竟王姝瑾是會稽王妃,姜景融跟姜鸞是親姑侄,王允最有可能去投奔他們。可這就意味著,姜景融要反。
“會稽王真的會反嗎陛下將會稽王軟禁,為何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蕭衍攬著王樂瑤坐下,“既是沒有動靜,恐怕朕的眼線已經被他們處置了。近來朝中諸事繁忙,朕也大意了,顧不上那邊。不過朕放過姜景融時已經料到會有今日,所以讓四大姓跟他綁在一起。不過朕還是低估了姜景融的決心,他料定朕不可能一下把四姓趕盡殺絕,而且就算朕追究四姓,只要四姓不能為他所用,生死存亡于他而言,其實無所謂。他肯定許了王允天大的好處,這個好處足以讓王允放棄尚書令之位,甘冒風險。”
王樂瑤一時不知說什么。道理上說,姜景融是前朝的太子,只要他們舉起前朝正統的大旗,蕭衍畢竟是謀朝篡位,不占理,未必無人響應。畢竟蕭衍之前的連番動作,已經打破多年建立起來的秩序,惹得朝中官員和民間有諸多人心懷不滿。
姜景融之所以還沒有舉事,大概就是在等王允,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當初若不是士族和她力保姜景融,就不會有今日之禍。那時他們其實打心眼里不認可蕭衍這個皇帝,覺得蕭衍就是個出身寒門的武夫,根本不懂那些所謂的仁義禮信,所以非要跟他作對,保下前朝皇室的血脈,保全了他們所謂的信仰和忠義。這也是士族跟皇權之間的交鋒,士族不肯認輸。
事實證明,蕭衍是對的,留下姜景融就是為社稷埋下了一個禍患。那些仁義道德,在帝王心術面前,不過是累贅罷了。
“陛下,我”
蕭衍摸了摸她的肩膀,“你不必自責。若朕身處你們的位置,接受你們的教育,未必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朕相信,再給你父親一次機會,他還是會救姜景融,因為那樣才是他。現在先想想,怎么渡過眼前的難關。朕之前沒有告訴你,北魏的內戰其實不僅是內戰,還事關大梁的安危。朕正打算出兵北上,若此時姜景融起事,朕的確有些被動。”
明明是很危急的情況,蕭衍卻說得有幾分輕描淡寫。不知是過于自信,還是不想叫身邊的人擔心。
王樂瑤說“長沙王那邊呢我們不是還有龍驤軍可用嗎何不讓長沙王去對抗姜景融,處理內亂,陛下專心御外敵”
蕭衍不言。從今日長沙王府的長史換人,他便已經知道荊州那邊的情況。此刻,怕是不能隨便調動龍驤軍了。
“這些事都交給朕,你不必擔心。你父親跟王允畢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暫時是安全的。”蕭衍躺在王樂瑤的腿上,閉上眼睛,“現在先讓朕好好睡一覺,等養足了精神,再想對策。”
王樂瑤知道他是喜歡一個人扛下所有事的性子,哪怕火燒眉毛也不會說出來。而且他看上去真的很疲憊,王樂瑤生怕連番變故引出他的舊疾,因此也只能暫時壓下心中的憂慮,先讓他先好好地睡一會兒。
蕭衍很快就睡著了,呼吸沉重。王樂瑤把他放躺在隱囊上,蓋好毯子,走到殿外,把劉八娘叫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