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順示意她也講兩句,孩子這不正選學校呢,人生關鍵時刻,她這個當媽的不能沒點參與度啊。
汪紅英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事,聽他這么一講,眼眶突然有點熱,心里感到十分熨帖,但猶豫過后仍舊十動然拒道“這喜子的人生大事,你們爺倆商量就好了,我瞎摻和什么呀。”
樂喜笑著邀請道“媽也說說唄,給咱提點建議也好,一人計短三人計長嘛。”
樂樂聽到這句話,終于肯從豆漿碗里拔出頭來,舉手說“這句話我懂,語文老師剛教過,意思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另外三人“”
樂喜呼嚕一下臭弟弟的頭,把他摁下去繼續吃飯,大人說話,小孩子默默聽著就好了,別亂插嘴。
經過樂樂這樣一打岔,汪紅英緊繃起來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下來,在樂喜和樂順的鼓勵催促下道出自己的看法。
“喜子想報北大,咱應該讓她報,畢竟好成績是她自己考來的,報學校自然也該由她自個兒做主。”
先表達一番對樂喜的支持,隨即她又表示對樂順的贊同,“孩他爸想讓喜子將來當醫生,這份心意是好的,可孩子不喜歡,咱也不能強求。”
“所以,我琢磨著既然孩他爸想讓喜子將來能有個好保障,而喜子又不想去學醫,那不如將第三個志愿填上北師大將來學成出來當老師,老師和醫生一樣,都是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而北師大雖然比不上北大人大那么有名,但也是全市頭一波的好大學,當個保底的備選足夠了。
這是汪紅英深思熟慮后的結果,樂順父女倆讓她講,那她便講出來,選不選的全看他們。
樂順、樂喜因為她這番話都沉思起來。
樂順覺得汪紅英可真說在他心坎上了,醫生和老師確實都是他看中的兩個金飯碗,樂喜既然不肯學醫,那去上師范將來當老師也成啊。
就是樂喜那分數如果是真的,上北師大感覺有點虧了,不過當個保底的選項還好,而且誰說人家北大出來的不能當老師了,指不定樂喜被北大錄取,到時畢業能留校任教呢。
那也能當老師,還是大學老師,福利待遇肯定沒得說。
而樂喜則想到,以前她那個爸在她考砸后,也讓她上師范當老師。
他倒不像汪紅英一樣,是在為她考慮什么前途,只因為那時候國家大力支持教育,有一種師范生除了不要學費還會發生活補貼。
如果樂喜那時報考這種師范生,她那個爸就不用再負擔她上大學的花銷,能省下一筆錢給嬌妻幼子。
樂喜當時沒同意,私自報了遠離家鄉相隔千里外的學校,專業選的計算機,沒開學人便遷戶口跑路了,可把那個爸氣得半死,揚言以后不會再管她。
大學四年,他說到做到了,樂喜也沒讓他管分毫,學費申請的助學貸款,生活費是自己半工半讀外加獎學金賺的,辛苦熬過四年,終于畢業找到工作能賺錢自食其力了,放話再不會管她的家里立馬又扒上來,不停地介紹相親,想通過讓她嫁回去的方式把她捏在手心里,以后方便給他們一家當牛做馬。
樂喜現在想起這些事已經沒什么感覺了,當時卻被膈應的不行。
但她對上師范當老師沒啥排斥,那時候國家那個政策也很好,不知道惠及了多少家庭貧困上不起學的女孩子。
所以汪紅英提出第三個志愿可以填北師大保底,她并沒有反對,考慮過后覺得可行,是個不錯的選擇。
父女兩人都沒意見,于是第三個志愿便定下報北師大。
學校敲定,然后還有專業,除了第一個已經被樂喜確定,其他兩個都還沒決定報什么。
樂順倒是想讓她報人大的醫學專業,可惜樂喜告訴他,人家人大沒開這專業,而且到一個人民大學學醫是認真的嗎
樂喜拿著老師給的學校專業參考冊考慮良久,最終選了人大的漢語言文學,其實也是屬于中文系,他們有個專門的文學院,里面很多專業分類,都是搞文學的,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樂順對此沒有任何意外,嘀咕說“你這是打定主意要學文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