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人幾乎死絕了,徐家只是顧炎武的外甥家。
在這個時代,外甥占了外字,幾乎就是外人了。昆山三徐和顧炎武還算親近,其他子侄輩,和顧炎武一點關系都沒有。
佟國綱連親弟弟佟國維都管不住,顧炎武還能管得了徐家
但徐家就是能厚著臉皮,蹭顧炎武的名聲,不考慮會給顧炎武帶來什么麻煩。全然不顧顧炎武當初顛沛流離的時候,他們不但沒幫上忙,顧炎武暫住京城,已經入朝為官的三個外甥都靠借他的錢生活。
錢到現在都沒還。
但顧炎武還是沒有計較。
畢竟顧家人都死絕了。他總要為姐姐留一點血脈。
而且徐家以前還是不錯的。昆山的人這么念著徐家,就算徐家后代做出了混賬事也沒人告發,不僅是因為徐家三兄弟入朝為官,更是因為當時昆山屠殺的時候,徐家救下了許多人。
顧炎武的姐姐和姐夫都是好的,否則也不會培養出昆山三徐。可惜死得早,兒孫沒人管教。
所以當看到胤礽的拜帖之后,他嘆了一口氣,讓這個自稱漢人學子的家伙滾了進來。
顧炎武沒看胤礽。
他看著徐元夢道“那些文章是你寫的”
徐元夢拱手“是。”
顧炎武淡淡道“還行。我考考你。”
徐元夢激動不已,在朝堂中的自傲勁蕩然無存。
顧炎武考校了徐元夢一些經義,又指點了他幾句。
徐元夢一副受益匪淺的模樣,看得另一個文人噶禮有點郁悶。
好吧,他承認這個老頭子有幾把刷子。
顧炎武看向噶禮,淡淡道“你有什么想請教的”
噶禮的確準備了一肚子的問題,想要在太子面前拆穿這個沽名釣譽的人。
然后,噶禮也恭恭敬敬行大禮,然后乖乖退一邊去了。
顧炎武道“沒人了”
胤礽“還有我還有我。”
顧炎武道“沒人就請回吧。”
胤礽“老師,看這個看這個,唐先生寫的他說他治財比你厲害”
顧炎武罵道“誰是你老師給我看看唐甄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他治財厲害,怎么沒見他把自己的財治好”
胤礽先把書給顧炎武,然后道“可是顧先生和唐先生不是朋友嗎”
他記得唐甄被康熙派去臺灣開拓海外大局時,專門來昆山拜訪顧炎武,兩人結為知己。
顧炎武翻著唐甄新寫的書“豎子不相為謀。”
胤礽“”
唐甄和顧炎武同為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他是四大啟蒙思想家中唯一想要出仕,想要成為帝師的人。
現在他也的確是帝師和太子師。
胤礽有三個老師。杜立德已經致仕歸家;顧炎武根本不認他這個弟子;唐甄去了一趟海外之后就老找借口不回大清,現在常駐新大陸。
他這三個老師有了等于沒有,只能看著他們寫的書或者信自學。
當太子當到他這地步,也是蠻令人同情了。
唐甄跟著大清海軍游歷海外之后,吸收了海外的思想,越來越激進。
不過他的激進只表現在學問上。給太子和康熙的書信中,唐甄卻很謹慎,說變革是百年大局,讓他們千萬謹慎。
顧炎武的思想是“利國富民”,懷疑君權提倡眾治,批判理學;唐甄也提倡“富民政策”,反對君主,否定理學。
這是他們能成為知己的原因。
但顧炎武的思想類似于“君主立憲”,而唐甄則要“走向共和”了。同一思想流派中的不同分支,比不同思想流派還能打出狗腦子。他們倆“決裂”也就可想而知。
而且唐甄現在還是帝師太子師,天天和顧炎武寫信說些不需要君主的話,讓顧炎武認為這家伙對不起太子,妖言惑眾不臣不忠。
明明唐甄才是出仕的那個,顧炎武是隱居的那個。顧炎武和唐甄在吵架的時候,位置好像反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