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知道,胤礽應該很快就會知道胤祉告密,會寫信向他解釋真相。
幾日后,他果然受到了胤礽新的信。
在信中,胤礽承認了自己生病的事。
“大哥,為了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被當地百姓仇視,以斷絕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我炮制了這場誣告,并故意以斷糧之事讓他們露出狐貍尾巴。我明明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待事成之后,我仍舊心里難安,真是虛偽啊。”
胤禔皺眉。這種事怎么能寫進信中弟弟還是太不謹慎了。要是被人發現,這“誣告”二字不知道會引起多少風雨。
就算這信是汗阿瑪的人送來,弟弟也不該信任。假如汗阿瑪腦抽,要對弟弟不利,把這封信作為證據,讓弟弟在朝堂中名聲喪盡呢
胤禔將書信焚燒,控制住想要立刻回去的心,提筆寫信。
他沒有寫信給胤礽,而是寫信給了顧炎武。
他決定,隔三差五就寫信罵顧炎武一頓。
南方士紳作惡多端,我弟弟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你居然罵我弟弟。看我不罵死你
你說我弟弟污蔑呵,你憑什么說我弟弟污蔑,你證據拿出來啊因為那群人是文人,寫文章寫得好,他們就不可能是壞人嗎笑話
你顧炎武不過如此
虛偽
胤禔可不管顧炎武看不看他的信,反正他的人會直接把信從門縫里塞進去、從圍墻上方投擲進去。
就算顧炎武換地方住,只要還在大清的地盤上,胤禔就能寫信騷擾他。
在胤禔給顧炎武寫信罵人的時候,顧炎武已經接到了胤礽的信。
信的抬頭是,“拜師顧炎武先生書”。
顧炎武眉頭緊皺,將信紙展平。
他對胤礽很失望。
南方士紳或許罪有應得,但胤礽不該用污蔑和逼迫的不道德手段來完成目的。
顧炎武不相信,以胤礽的聰明才智,找不到真正的證據,用合理的手段光明正大的清理南方豪商。
天子應該行王道,應該堂堂正正,應該心性坦蕩,如日之皇皇。
陰謀詭計,只會讓人扭曲。
試問太子此次用污蔑和逼迫的手段達成了后果,嘗到了甜頭,今后會不會繼續這么做其他人看到了,又會不會模仿這樣大清的官場,會不會充斥著陰謀詭計
對小人而言,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
當對天子而言,寧可放過也不能損害天子光輝的形象。
所以顧炎武嚴厲斥責胤礽,怕胤礽壞了心性。
他甚至懷疑,這些事是不是胤礽身邊的人背著胤礽做的。
是那個包衣曹寅,還是那些阿諛奉承的漢人將領還是說,是那兩個年輕的滿人
他見胤礽雖不多,也知道胤礽很是善良,應該不忍做這些事才對。
顧炎武等來了太子的書信,卻不知道該失望還是該嘆息。
胤礽在信中承認,這一環扣一環的計謀,都是出自他之手,甚至現在塵埃落定,執行者都不知道他真正的目的。
“我要斬斷南方士紳對南方百姓的思想控制。我要讓他們聲名狼藉,斯文掃地。”
“我知這是飲鴆止渴,但毒死的也不過是我。”
胤礽沒寫明的是,毒死的不只是他,還有可能是大清朝。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